上海探索三级医院携手社区普及运动医学,未来将开发适合国情的运动处方

上观新闻 2024-11-04 12:31:22

上海居民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运动康复。今年上半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欲动医学科,牵手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专业化运动康复指导下沉社区,新举措实行半年有余效果颇丰。

3日召开的“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社区运动医学2024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这样的模式将在更多上海社区推广,目前包括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合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松江区车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松江区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家单位已挂牌成为第二批试点,为周遭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康复服务。

社区运动康复会有何不同

夜幕降临,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服务人群就会有所变化,白天老年人康复为主,下班以后则转变成服务年轻人。康复治疗师张阳告诉记者,运动减重风尚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运动动作指导、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的需求也明显“水涨船高”。

这一康复服务的转型,源于今年上半年的一次牵手。三月份,在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的指导下,打浦桥街道社区医学健身日成立,“打浦医学健身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的专业化指导与打浦的地理、设备优势相结合,优化社区运动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健康诊疗体验。运动医学下沉实现社区联动,带来了诊疗模式上的改变。

“我们在社区看到了很多长年运动损伤没有及时康复的患者,其中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撕裂等居多”,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华英汇教授说,“这类患者受伤之初并未有太多感受,但经年累月‘老伤’不干预,有的人关节状况犹如老年人。社区作为家门口的医院,可及性非常强,如能做好第一道康复的防线,这样的情况会有极大改观。及时发现病变及时康复或许就完全扭转,如果实在不行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至上级医院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

运动医学“串”起社区建设三中心

在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述探索也已开展。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副主任顾文钦在论坛上带来一组数据:目前上海市人群超重肥胖比例值得关注,儿童青少年超过34%,成年人超过40%,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中老年人群中,肌肉减少和肥胖普遍存在,导致肌少症性肥胖,加剧了代谢紊乱和心血管风险。

专家认为,世卫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分别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运动医学作为先导,是干预慢病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共管”的重要举措,可以串起上述“四大基石”。在社区推广运动医学,与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及建设社区康复、护理、健康管理“三中心”的目标相一致,能够真正践行“以健康为中心”理念,助力健康老龄化、活力老龄化。

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牵手社区后,将探索临床和教学协同模式。华英汇介绍:此前打浦桥社区康复治疗师在华山接受为期六周的线下知识培训,同时线上定期授课,发现疑难杂症病例开展会诊。未来,科室还将携手多家社区定期召开运动损伤防治技术及运动处方沙龙、交流论坛,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以此将更多运动伤病防治知识普及到社区。

将开发“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处方”

以运动医学为切入口,可发挥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大。记者了解到,杨浦区已探索“体医融合”将运动处方纳入医保,徐汇区也在考虑通过数字孪生统一管理运动诊疗数据,开发更多硬件软件。华英汇透露,放眼国外,发达国家拥有适合自己群体的运动处方,下一步,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拟深入研究先进理论、落地实践开发“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处方”。

以中国人高发的痛风为例,初步统计,广东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超过30%,其中15%左右会发展成痛风,该病有一定遗传背景,不当的饮食、运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临床科研已发现,无氧运动对这类患者不利,但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降低尿酸、减轻疼痛,进而改善病情。针对这样的“国情”,运动医学专家未来将开发适合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国特色运动处方,助力更多患者早日康复。

专家最后表示,运动医学结合可穿戴设备、大数据算法模型等,还有许多交叉可能,未来实现更深入探索的“体医结合”。另悉,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由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牵头,已覆盖浙江、安徽、江苏等多家二三级医院,以及部分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盟将持续推广普及运动医学前沿理论、技术及创新诊疗模式,以高质量医疗一体化建设助推长三角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