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你们好!下面是童诗广告时间,请允许我发布一条广告信息。放心,不会耽误大家太久,根据广告的内容,我建议你们可以购买一首或多首童诗,因为澳大利亚的诗人史蒂文·赫里克说了:“没有诗歌你的人生将会一片空白。”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吧:
诗歌的广告
翻译:胡若羽
购买诗歌吧
配方全新改良
巧克力色的
每首诗的韵律都加入了一杯半奶油
喝起来非常提神
每家每户都应该有诗歌!
一天一首诗能让你轻松工作,快乐玩耍
这全都是诗歌的好处!
准备改变吧!来尝试一下诗歌!
没有诗歌你的人生将会一片空白!
当你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先来点诗再去看医生。
每次从一碗诗歌开始特别的一天
不加糖,不加人工香精和食用色素
全世界的人都在唱诗歌
虽然不会在一夜生效,但是使用低脂诗歌
可以让你在五周之内减掉十公斤
诗歌——对我有用,对你也有用!
从今天起尝试一下诗歌吧
注意:诗歌不应该被那些
不喜欢笑的或者节制诗歌饮食的人所接受
百分之九十的医生因为可以长寿而推荐诗歌
很明显,这是一首可以“吃”的诗歌。诗人说好的诗歌像巧克力、奶油一样美味,因为它们“不加糖,不加人工香精和食用色素”。当你快乐或痛苦的时候,来尝一下诗歌吧!一口下去,你的世界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谁还能拒绝这样的诗歌广告呢?诗人把一首诗写得像个有趣的使用说明书,让每个读诗的人都能获得抚慰内心的力量。
《神奇的收费亭》,作者:[美]诺顿·贾斯特著,[美]朱尔斯·费弗绘,译者:张加楠,出品方:爱心树童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
这让我想起美国作家诺顿·贾斯特在儿童小说《神奇的收费亭》中关于“词语国”的描绘,在那里,人们每周都要举行一场词语买卖,他们从四面八方过来购买需要的词语,售出没用的词语。《诗歌的广告》不也是如此吗?我相信每个人都需要这首诗,当你购买了它,你也购买了一颗奇妙的心。当然,一首童诗的配方不同,味道也就不同,下面这首诗你们敢读吗?呃,不对,你们敢“吃”吗?
怪味童诗
写一首芥末味的诗
因为我想
给你们一个惊喜
听说,那味道
可以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
变成另一个样子
猫爪印也是奇妙的配方
最好加点兔子泪、蚂蚱腿、火山灰
早餐吃一行
脑袋不会太摇晃
火星味的句子嘛
押韵要用火龙果
吃一勺吐一个气泡
每次打嗝
都会从嘴巴里
飞出许多火烈鸟
洋葱味、蜗牛味
陀螺味、章鱼味、壁虎尾巴味
在椿象的圆缸里
不同的口感任你挑选
“要吃一首童诗吗?
胆小鬼们!”
它们会在
你的舌尖上旋转
在没人看见的地方
消化全世界
诗歌本来是一个精神产物,但是如果你将它具象化,一切就会不同。我这里以想象的、夸张的、荒诞的写法,让各种奇怪的味道弥漫在诗意中,任你挑选,挑战你的味蕾,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正如日本诗人石川啄木认为自己所写的是“可以吃的诗”,同时也是“把两脚立定在地面上而歌唱的诗。是用和现实生活毫无间隔的心情,歌唱出来的诗。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像我们日常吃的小菜一样,对我们是‘必要’的那种诗。”(周作人译)。也许孩子们会问,既然诗歌可以“吃”,那么画呢?
我们没颜料了,所以就……
翻译:车邻
让我们用吃的东西画张画吧。
红色我们就榨些樱桃汁。
紫色呢,就泼一些葡萄汁。
黑色就用甘草汁。
至于棕色,就倒点肉汁出来。
黄色呢,你可让画笔
在你给我的蛋黄里蘸一蘸。
我们还要用苹果酱签上大名
并写上“我们的午饭”,
再把它挂起来,让每个人停下来
看看,人们却咯吱咯吱地嚼了起来。
画当然也可以“吃”啦!比如用樱桃汁、樱桃汁、甘草汁、苹果酱、肉汁、蛋黄混合而成的颜料在画布上所画的“名画”。糟糕的是人们不再静心看画,而是咯吱咯吱地嚼了起来……大家可以想象这种场景,真是令人捧腹大笑。这就需要我们读诗或者看画时设立一些规矩:
家规
翻译:胡若羽
爸爸听到我的哥哥叫我
“蠢蛋”时
他说:
“杰克,在家里不能说这个词!”
于是杰克飞快地从后门跑出去
站在院子里
用他的大嗓门
冲我叫道
“你个蠢蛋!”
赫里克的童诗总是在温馨有趣的家庭氛围中转着语言的圈圈,朝着爱和情感一点点靠近,词语花瓣一样撒下来。你看,哥哥叫“我”蠢蛋时,爸爸说“在家里不能说这个词。”于是,他就跑到家门外的院子里去喊。这种由对峙形成的反差恰恰是诗意的有趣之处。要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也许会闭上嘴巴,也许会大喊“不”吧:
回答是“不”
翻译:胡若羽
每次在我问问题前
我爸爸总说:
“不”
就像昨晚一样
当我想再来一碗
妈妈自制的冰淇淋时
我看向妈妈
然后爸爸
在我刚要说话的时候
说:“不”
后来
快要上床睡觉了
电视开始播放我最喜欢的节目,
我看向妈妈
爸爸说:
“不”
今天早上
当我装病
不去上学的时候
我呻吟着看着妈妈
爸爸说:
“不”
这真让我抓狂
非常抓狂
我一句话没说
穿上校服
默默地
背上书包
亲吻了妈妈
然后抱上我的足球准备去学校
(他们从来不让我带它)
爸爸抬起头来
正准备说那陈词滥调
我抢先一步
快如闪电地问:
“你爱我吗,爸爸?”
“不……我爱。”
最后我自然拿着足球
洋洋得意上学去了
整个早餐的期间
爸爸一直在挠着自己的头。
童诗是一颗心去触碰另一颗心,心与心之间产生的波纹,宝石一样光亮。在这首诗中,父亲也试图通过“不”树立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成人世界的秩序对孩子而言像一张捕捉他们的小网,孩子们喜欢自由,所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世界抗争:“你爱我吗,爸爸?”在这种情境下,父亲还会说“不”吗?
《玛丽和马克思》剧照。
史蒂文·赫里克,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58年出生在布里斯班,是家里七个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很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位全职作家,经常在世界各地的学校从事创作和教育工作。他为儿童写出《爱,鬼魂和鼻毛》《一个像这样的地方》《简单的礼物》《汤姆·琼斯拯救世界》等多部优秀作品,曾获过国内外各种奖项,同时他的书也是《纽约书评》畅销书榜的上榜作品。史蒂文·赫里克擅长以日常对话的方式呈现生活的情景,可以说他是孩子行为的记录者,并将自身融入其中,发现诗意的时刻:
数字时钟
翻译:胡若羽
这是我的第一个数字时钟
自从有了它,我一直在学习念叨时间
(尽管我什么也没说)
夜晚,我在床上看书到
7点整
然后我闭上眼睛
想着我桌子上的时钟
我知道它正在缓缓地走着
7点01分
7点02分
7点03分
7点04分
但是我一直没有睁开眼睛去看它
因为我该在7点睡觉
早上6点的时候我起床
虽然有时我醒来才
5点52分
然后我迅速闭上眼睛
假装还在睡觉
因为我不想让我的时钟失望
有时候我会睁开一只眼睛,偷看一下
5点56
不行,还没到时间
直到最后时钟指向6点
我才爬下床
冲上楼梯找爸爸妈妈
趁他们还没睡醒时跑到他们面前
他们迷迷糊糊地哼哼着
爸爸问道:“现在几点了?”
我跑下楼去
看着我全新的数字时钟
然后喊道:
“6点02!”
妈妈和爸爸不需要任何时钟
他们有我呢!
只从有了时钟,这个孩子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他开始念叨那些数字。从看书、睡觉到起床,他严格遵守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直到最后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时钟”。可见诗人是多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呀,或者说,诗人写的正是童年的自己。对此,保加利亚的作者阿·包塞夫也是孩子的知音:
难处
翻译:韦苇
玛丽卡上学迟到了,
可这究竟是谁的不好?
她的难处有三条:
第一,我早上起不来,
这得怪被窝把我拽住!
第二,要怪牛奶太烫,
一口两口喝不掉!
第三,我总得照照镜子吧,
我的发辫是边走边编的,
到校门口才好不容易把它編好!
钟不等我,都怪它,
钟不等我,是钟不好……
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总喜欢找各种理由遮掩自己的问题,这是他们的一种天性,也是他们活泼可爱的地方。你们看,玛丽卡上学迟到了,她怪完被窝、牛奶和镜子后,有趣的一幕出现了,她说:“钟不等我,是钟不好。”正如孔子在《论语》中的描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流水,冲刷着我们生命的岸,它不会为任何人而停留。除非这个“时钟”成了精:
数学符号成了精
百分(%)一刀把8削
脑袋身子两边逃
乘号(X)扫堂回旋镖
踹得等号(=)一半少
小数(.)分身真是妙
减号(-)化身变除号(÷)
大于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