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微短剧支付陷阱覆盖了中老年人 林文突然发现,63岁的母亲沉迷于短剧,看起来一个

微短剧支付陷阱覆盖了中老年人 林文突然发现,63岁的母亲沉迷于短剧,看起来一个接一个,没有停下来。有一次,母亲边做饭边看短剧,锅烧了。 母亲不识字,不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到今年9月,她花了几千元看短剧。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网民发布了他们父母的微型短剧付费订单,金额从数十万元到数万元以上。这些中老年人的共同经历是,他们大多被推到手机上的短剧广告所吸引。点击后,他们失控地看着它。 林雯没想到现在不仅要提防孩子充值游戏,还要担心老人被诱导充值看短剧。 中老年短剧“霸道总裁爱上了绝经的她” 39岁的林雯大部分时间都在城里经营一家餐馆,而她的父母住在离她三个小时车程的县城。她的父母没有养老金,但他们经营一家副食品店。她每月给父母5000元生活费。然而,她很少能陪伴父母。 以前,林文给妈妈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方便妈妈有事的时候联系自己。过去,我妈妈喜欢看电视剧。现在,在业余时间,她花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刷短视频。林文认为这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总比疯狂购买保健品和赌博好”。但她没想到会陷入麻烦。 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更新了微短剧单集备案时间不到20分钟。 根据艾媒咨询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 “精神杀猪盘”让人在剧情高潮中花钱 有时候,陈洁羽的母亲会一边津津有味地责骂剧中的渣男。 据陈洁羽粗略统计,母亲平均每月短剧费600元,一年7000多元。“这比几大视频平台的大会员年费贵。” 她还发现,除了母亲,她的父亲和祖母每天都会看短剧,“他们刷一次后,大数据会再次推给他们。” 陈洁宇曾试图阻止母亲经常看短剧。但我妈妈不高兴,问她:“我花钱看电视剧怎么了?”我母亲每月有几千元的养老金,她觉得自己能承受这种消费。她还提到社区里的老人都在看这种剧,有些比她花的多。 之所以能知道这些故事,是因为林雯的母亲付费解锁,看完了整部剧。 通常情况下,小程序短剧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断投流,吸引用户观看。首先,它们将免费作为诱饵,然后在第6集、第10集和第20集设置不同的收费节点,以便用户可以通过付费解锁观看。充值付费按不同价格单次解锁,或购买年卡。 林雯看了母亲最近几个月的消费记录,发现她每个月看短剧的费用从1000元到2500元不等。 为了找出付费的“套路”,林雯试图为一部短剧收费49元。后来,她发现看了几集后,她提示再次充值。她不仔细看。她不知道看一集要扣多少钱。 于是林文向投流平台的客服投诉,但答复是让她找生产微短剧的商家。然而,许多短剧和小程序已经下架,她陷入了无法投诉的境地。微短剧的费用直接由绑定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银行卡扣除,其中大部分是默认的“小秘密”支付。 “很多这样的短剧都利用了老年人的漏洞。”林文说,一些短剧小程序通过平台点击,显然看到了,但没有显示消费记录。此外,扣除的金额分散在不同的短剧小程序中,“如果你一个接一个地申请和抱怨,需要很长时间。” 她也去银行咨询过,但得到的回复是“管不了”。 申请退款已经一个月了,林雯终于没有拿回一分钱。无奈之下,她只能让妈妈暂时不看短剧,帮妈妈关闭平台上的秘密免费支付。 吴伟也向短剧平台申请了退款,但失败了。对方拒绝退款的原因是虚拟商品不支持退款,每个付款用户都主动输入支付密码。 中老年人喜欢刷短剧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他们是否被诱导非理性消费?短剧平台和制片人的收费和扣款方式是否透明合理? 管浩说:“不熟悉智能手机使用方法的老年人正在成为短剧市场的消费者,他们可能会因为不擅长手机操作而重复付费。”。 他们如何维权? 北京东卫(贵阳)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奉月告诉本报,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时,享有不受损害财产安全的权利,即消费者享有知情权、独立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安全权。具体到短剧平台,价格和收费规则应以明显的方式明确。 今年8月,江苏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发布的《微短剧领域问题消费调查报告》显示,90%(90.86%)有付费经验的消费者在观看付费微短剧时遇到了问题,包括自动续费、会员权益不明确、价格不明确、广告过度植入和虚假宣传等。 此外,调查发现,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不能简单地了解可以解锁的充值集数,很容易陷入反复充值和多次充值的常规。一些微型短剧没有告诉虚拟货币“钻石”和现金之间的交换比例,消费者也无法知道所需的支付价格。同时,消费者在充值微型短剧后,退款操作难以成功。 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林文回到父母家看望老人,发现母亲点击了另一个短剧小程序。所以她帮助她的母亲下载了一个免费观看短剧的应用程序,并一步一步地教她如何使用它。但面对复杂的网络,她仍然担心她的母亲可能会随时点击付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