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近日,记者从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在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首开精神心理科,辖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心理健康指导的需求,也标志着浦口区基层医疗机构在临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强部门协作,成立首个基层临床心理科室
近年来,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社区的“一老一小”这两个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患问题日益凸显。
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雷茂隆介绍,该中心作为代表南京接受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评审的基层医疗机构之一,在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心身科的帮扶下,为填补基层医疗临床心理科室的空白,首开精神心理科,为辖区老百姓筑牢精神卫生领域的第一道“防护墙”,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自今年9月,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心理科开诊以来,在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基础上,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科医生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同时,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临床心理科的工作优势,定期组织特色心理服务,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社会团体等活动,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精神疾病预防、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心理服务以及未成年心理危机干预等多元化服务。
筑牢“心”防线,特色心理服务见实效
位于二楼病房旁边的精神心理科和心理咨询室同室而设,明亮的光线、整洁的环境、舒适的沙发……不大的房间隔开候诊室和咨询室,环境隐秘且温馨。今年73岁的赵阿姨也是在这里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赵阿姨和老伴多病缠身,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老两口总是因为钱的问题争吵不休,当落单时,又总是愁眉苦脸。“在住院期间,黄医生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不仅是身体上的,更多是精神上的鼓励。”赵阿姨说,以前总以为是自己脾气不好,没想到是情绪、心态不好。
该中心精神科、全科副主任医师黄长海说,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患者来来往往相对都比较熟悉,在门诊时,能明显感觉到一个人的状态对不对,是不是精神不佳抑或有其他问题,这时候忍不住会多问几句。
周泰今年79岁,曾经是石桥当地一个颇有人气的小吃店老板,性格开朗的他到哪都是自来熟。因为常年糖尿病,黄长海对他的印象颇深。
今年年初,许久未见的周泰再次来到社区医院,像是变了个人。黄长海告诉记者,“自来熟”的他突然沉默了,还总是低着头,仔细询问后得知,小吃店关门后,他就回到了乡下居住,现在每天就是看看电视,也不高兴多走动。说着拿完药就回家了。
“其实当时心里就怀疑老人家是不是有抑郁的倾向,好在第二天,周泰的儿子就找到了我。”黄长海说,在排除身体原因后,于是给周泰开了些抗抑郁的药,再次复诊时,周泰的精神面貌就有了明显好转。
架好关爱桥梁,多措并举护佑“一老一小”
今年3月,该中心还组织心理团队走进星甸街道向阳花残疾人之家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教育活动。“身体机能减退、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慢性病困扰等因素让一些老年人产生了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排解,则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黄长海说。
除老人外,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深受社会关注。今年6月,黄长海来到浦口区石桥小学,为六年级学生带来一场“为心灵减压,为成长赋能”情绪调节专题心理健康讲座。以趣味游戏形式引导学生感知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
“除了给学生上课,石桥中学开家长会,我们也会参与其中,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黄长海介绍,每次课后,都有很多家长打来电话或加微信,针对孩子的学习、情绪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咨询。“我一般会建议他们带孩子一起到门诊来,进行一次系统的筛查和评估,然后再给出针对性意见。”
雷茂隆表示,以预防为主,关注“一老一小”,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件发生。接下来,该中心将借助专业力量,补短板、提能力、优服务、抓宣教,多措并举推进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保健服务,突出为民服务的实效。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