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拱门,粘喜字,找餐车……家住东营时代花园的居民李莲凤沉浸在喜悦之中,也为事无巨细的安排忙得焦头烂额。“有事您说话!”这时梅园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孙秀林送来了一张红事“便民贴”,上面详细列出了婚礼筹备的各个环节,从装饰到餐饮,每项都考虑周到。社区的这种贴心服务,让居民们在享受传统习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文明新风尚带来的温馨。
“梅香近邻”红白理事会项目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梅园社区发起的移风易俗项目,只要谁家近期有红白事,理事会便会主动上门,送上“便民贴”,与事主交换意见,按需安排人员为事主提供服务。消防维保、鲜花店、婚庆公司、医疗救护……在红事白事各一张的“便民贴”上,分别整理着可能用到的联系方式及相关信息。除此之外,红白理事会还会积极帮助事主协调各项事务,联系周边居民提前做好沟通,避免发生流程受阻、邻里纠纷等问题。
一场葬礼引发的反思
说起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原因,得从一桩白事说起。小区中有一对子女在国外的独居老人,突然一天下午,这位老人去世了,是由社区联系周边邻居一起帮忙处理的后事。这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引起了社区的反思:一是邻里交流少,居民的红白事,需要社区牵线搭桥;三是邻里互助需要社区搭建平台,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尖上;二是移风易俗宣传需要社区主动靠前,红白理事会是带动宣传的有效手段。事后,社区在复盘过程中发现,如果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来负责这类事务,将会更加高效有序。于是,社区经过和居民代表多次讨论,决定成立红白理事会。
一支队伍成立的艰辛
理事会成立的关键一环是组织队伍。理事会成员必须对红白喜事的流程了如指掌,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他们不仅需要有一颗热情的心,还必须愿意无私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积极挖掘社区内的杰出人才,多次拜访沟通,最终组建了一支由热心居民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理事会的组建过程充满了挑战,仅就成立事宜召开了12次议事会议,先后制定了《备案审批单》《红白事办理情况登记表》,社区也开始依托“青春小屋”“睦邻小屋”“喜事广场”等平台,广招志愿者,不断壮大服务队伍。
一串鞭炮引发的矛盾
在红白理事会成立之初,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温馨苑小区的1个居民找到社区反映楼上有结婚的,放鞭炮和吵闹声音太大惊吓了未出满月的小孩,希望社区出面制止。社区以帮忙的名义找到红事事主,顺便说了情况,事主通情达理,社区出面就不放鞭炮了。社区又给出建议,把待客宴搬到小区广场上,社区负责安排桌椅和帐篷,事主一听很高兴说:“又省钱、又省力,还维护了邻里面子。”这个小案例也成为了推动移风易俗的小切口,于是社区就如何有效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总结出了“三近”工作法。
推进移风易俗,首先要靠近居民做宣传。一是成立宣传小组,在居民举报婚丧嫁娶前及时跟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宣传,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二是找准时机宣传,在敬老月,“六一”主题实践活动中,引导居民有事就找理事会,红事白事不浪费;三是重点时段宣传,社区推出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在“五一”“十一”这些居民喜欢选取办事的日子,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推进移风易俗,其次是贴近居民做引导。一是完善社区公约,制定红白理事会制度,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与居民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让社区公约、理事会制度实起来;二是丰富社区活动,推出“清明插花”活动,形成扫墓不烧纸,献花表哀思,文明祭祀新风尚;三是做好示范引领,推出社区“最美系列评选”,“节约简办之星”“文明帮帮星”等,通过评选表扬,激励引导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
推进移风易俗,还需要走近居民搞服务。一是发掘社区能人,选备6名红白事大管家,招募志愿者,壮大服务队伍;二是拓宽服务渠道,推出集体婚礼,选取小区场地作为婚礼操办现场,推出婚礼承办事项,减轻事主的经济负担;三是引进婚庆租赁公司,与其签订梅园社区居民租赁协议,低折扣,甚至无偿为居民提供婚庆用品,让居民感受理事会来得实惠,支持移风易俗工作。
一场婚礼带来的改变
自理事会成立之后就迅速承接了一项婚礼筹备工作。这对新人来自外地,亲朋好友也多在异地,他们期望自己的喜庆大事既热闹又节俭,因此,他们将婚礼的筹备工作委托给了理事会。这场婚礼的成功也吸引了其他7对新人主动寻求理事会的帮助,从而开启了积极的连锁反应。这种做法不仅改变了居民的传统观念,也对社区的风俗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使得文明新风尚变得触手可及,居民能够直观感受到,促进了社区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记者商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