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辉:千年灵渠焕发新活力

金台资讯 2024-11-05 10:09:45

人民网兴安11月5日电(记者沈泉池)两千多年前,一条精心选址和巧妙设计的人工运河,将湘水和漓江迂回贯通,进而连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秦始皇以此为粮道,得以迅速统一岭南地区。这条运河就是灵渠。

近年来,随着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打造,这条千年古渠焕发新活力。“灵渠是一个起于军事、之后被人们用2000多年时间来全面完善的水利工程,是一条集军事、农业、灌溉、生产、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灵巧之渠。”灵渠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兴华说。

在陈兴华看来,古人在开凿灵渠的过程中,总结运用了修建都江堰的经验,并且有创造性的发挥。灵渠令后人惊叹的在于巧妙的设计。渠首精华工程为一个“人”字形拦河坝,由大、小天平组成,天平的连接处设计了一个铧嘴,将湘江之水三七分导,七分水顺大天平回流到湘江,三分水经小天平和南渠注入漓江,三七分水使南北两渠的水深都基本保持在1.5米,以适应行船运输。“灵渠陡门被称为‘世界船闸之父’,正是有了这种相当于现代船闸作用的陡门,灵渠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能够翻山越岭的人工运河。”陈兴华表示。

据介绍,灵渠全长约37公里,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如今的灵渠依旧具备通航功能,只是在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等建成通车后,其通航功能逐渐弱化,但灌溉、排洪、生态补水等功能价值仍在不断延展。如今,灵渠总灌溉面积已达6.5万亩,灌区覆盖兴安县的5个乡镇186个自然村,受益人口5.9万余人。灌区除种植水稻外,还种植葡萄、柑橘、草莓等经济作物。

保护好灵渠,让这条千年古渠历久弥新,是兴安县历届党委政府的共识。兴安县颁布实施《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挂牌成立灵渠博物院,筹办世界运河大会研讨会,探讨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为“活态遗产”提供智力支撑,助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2018年,灵渠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使得灵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灵渠距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近了一步。

此外,兴安县近年来以灵渠水系综合治理为重点,采取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水系连通改造等措施,恢复农村水系生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使灵渠稳定于III类水质,推动灵渠两岸村屯风貌改造及田园文旅综合体建设,马头山、江西坪等沿岸20余个精品村庄成为美丽宜居乡村典范。

今年8月,桂林市首个农旅结合公园——兴安县灵渠葡萄公园正式开园。公园横跨兴安县严关镇和溶江镇,依托千年灵渠南渠而建。园区内有4000亩的葡萄种植区域。

“在这里,您可以攀登灵渠36陡、陡陡可见的马头山;也可以体验采摘到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阳光玫瑰葡萄。”严关镇党委书记俸勇介绍,游客还可以到三米驿站,尝尝兴安的米酒、米粉、米糍粑和灵渠人家乡村的民俗文化。

“努力让灵渠成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兴安县县长韦远明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兴安县以灵渠申遗为重点,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传承文化,开辟灵渠人文与生态融合新路径,不断带动灵渠周边环境、经济、文化升级发展。

0 阅读:1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