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许江
2024年时值版画家赵延年先生(1924-2014)一百周年诞辰,亦逢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建系七十周年,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华诞,时间刻度的叠合为人们再读“赵延年”展开了多重视野,以“木刻青年”为名,艺术家的生命历程与中国现代版画史书写、国族叙事水乳交融并历久弥新。
11月1日至17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美术馆主办的“木刻青年:一个世纪中的赵延年”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本文为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在开幕式上的致辞。
方刀之下的灵与肉
——赵延年先生百年纪念展致辞
许江
二十年前,在赵延年先生木刻版画展上,我写过一篇前言。那前言的开篇即写道:一切从那把刀说起。那是一把横亘在二十世纪颤抖的历史长空上的造像之刀。
那是涌上心头的真言。赵先生给我们的记忆最深的,就是他的横刀,他的方刀。我最早看到赵先生的作品,是文革中在老报刊上读到的《鲁迅像》。那刀法简括有力,那黑白凝炼大度,仿佛刀刀有金石之声、铿锵之响。鲁迅先生的面庞,刀劈斧凿,冷峻而又严厉。五官直若石上凿成,带着一种刀锋的犀锐。冷眼睖睁,横眉锐对,浓鬚中藏着民族最为尖厉的双唇,短发上的飞刀如劲草疾风,黑围巾和白衫组成绝然的纵横的黑白,背景上的横刀最是让人遐想无尽。这份放刀直干,刀刀蕴意的刻写,是中国新木刻艺术的天花板之作,让我们过目难忘。
赵延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黑白木刻1961
赵延年先生的艺术受着鲁迅先生的文学的滋养,六十年相伴而相行。他刻过鲁迅先生的笑意;刻过鲁迅先生的遗容;刻过鲁迅先生的生平;刻过绍兴浓郁的水乡;他刻下最多、最成功的鲁迅笔下的人物。《阿Q正传》正是代表之作。请看阿Q那幅倾脸回眸的像:愤怒中带着期翼,狡诈中伴着辛酸,嘴唇上咬着种种不甘,鼻孔里喷着虚张的声势。额上的横刀飞白,仿佛阿Q的癞疮疤和他的胆大妄为,斜着的双目流动着卑贱者的种种体察。这个肖像是鲁迅笔下人物的卓然写照,也是中国流民的精神写照。这份写照让所有的崇高者看到可能的卑贱,让所有的善良者兴发同情之心。阿Q的狂,阿Q的残,阿Q的笑,阿Q的叫,那人物,那表情,还有那黑白,那刀法,无不盖上鲁迅的印记,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不朽的鲁迅之学的经典代表。
赵延年《阿Q正传》插图黑白木刻1980
我在那篇前言中写道:为名著造像难,传名著之神尤难,塑鲁迅先生笔下的名著之魂难上又难。赵延年先生是这难上难的成功实现者。他所刻划的《阿Q正传》等鲁迅名著,如此放胆用力,如此打动人心,使得赵氏阿Q成为广大群众领认的鲁迅名著形象。这不仅在于他对鲁迅名著的理解,更在于他对鲁迅先生深刻揭示的国民劣根性所持的批判精神,在于将这种精神活化为可感可见的视觉形象的现实主义力量。正是这种精神和力量使得这些作品成为鲁迅名著之魂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的人格反省的深刻写照。
赵延年先生早年的风格,带着中国新兴木刻的社会批判之风。《负木者》,那人与木的交叉构图,在铺展的大地上起落沉浮,仿佛担负着的是大地河山。《抢米》中的人群如浪如潮,如若浪潮中救生的手臂。这种现实主义史诗般的画面,体现了赵先生的犀锐目光。五十年代之后,赵先生凝于平刀的铲刻,他仿佛受了鲁迅先生简洁、深括而又犀厉、痛快的杂文风格的影响,用刀也变得凝结、浓缩,配以饱满丰沛的黑白排布,形成了独特的方刀之风。这方刀一若鲁迅先生的杂文,有横眉冷对的力量,有甘为孺牛的关爱,有造型风神的凝括,有魏碑古篆的雄强。
赵延年负木者黑白木刻1944
晚近的《阿Q正传》中,赵先生更是如入方刀飘撇、印篆横拓的世界。他仿佛在一片黑暗中撕开一条缝,从那里开出一片光,影影绰绰,照见人,照见万象,照见人性。那刀法如笔法,点划皴擦,飞鸿继起,惊蛇出草,其间更有一种中国传统古玺印石的镌刻之味。疏密的极度夸张,刀味的屋漏之痕,大黑大白的倏然转换,一眼看去,就是中国的刀、中国的形、中国的灵与肉。赵先生晚年刻一套《噩梦》系列,这是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反省,也是一场灵与肉的淬炼。最后,淬化在阿Q像炸弹一般的呼救之中。存此刀下,一切形、一切肉都成精灵,都成人性拷问的魂灵。
谨以如上的心得,献给赵延年先生的纪念展,献给他的诞辰百年,同时,也献给中国美院代代传承的雄强博大的方刀塑形、木刻人心的不尽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