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集成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金台资讯 2024-11-06 09:34:33

近年来,桐城市用好改革这一法宝,紧紧抓住“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这条改革主线,探索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新举措,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扩面、提速、集成,激活农村土地要素资源,筑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根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二轮土地延包“整市试点”

今年,桐城是安徽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市(县),通过二轮土地延包改革试点,全市已有15.2万户签订二轮延包合同,网签率达99.5%。

强化统筹协调促落实。把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作为农村改革的“一号”工程,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建立日通报、周调度、半月总结机制,统筹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明确镇村组责任,细化延包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市委市政府把脉定调、“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包保联系的“一盘棋”新格局。

强化政策宣传促延包。印发二轮延包政策问答资料、编写二轮到期延包工作简报,统一口径宣传延包政策,对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宣传推广,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予以匡正纠偏,要求延包工作人员人人熟悉政策、人人讲好政策、人人用一个政策“量田丈地”。

严把五个关口保质量。重点围绕延包试点八步工作规程、省市政策文件、桐城试点工作方案等内容,开展市镇村组四级业务培训,严把业务培训关。利用实地测量、入户调查等方式,围绕“八个摸清”,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把摸底核实关。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坚持一户一表、逐组逐户、逐人逐地登记造册,把户内各项基础数据摸精准、做扎实,严把信息登记关。制作合同网签操作流程小视频,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梯次推进,严把合同网签关。坚持档案管理与延包工作同步推进,每个镇(街道)选择1个村民小组档案规整先行先试,统一档案整理模板,严把档案归档关。

巧用“六尺巷”破难题。巧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找准各村之间、各村民组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争地划界”等矛盾纠纷化解的平衡点和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打通二轮延包症结、解开群众心头上的心结,破解二轮延包历史遗留、疑难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强化农村土地改革集成

推深“小田变大田”改革。桐城把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放在“小田变大田”上,推进小变大、弯变直、坡改梯,提升农田宜机化耕作水平,探索推广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模式。目前,桐城“小田变大田”改造面积达16.7万亩,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360家。

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运用好网签成果,稳定承包权,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定经营主体预期,依法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全市耕地流转面积已有50.63万亩,流转率达90%,签订流转合同6.19万份,实现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双赢”。2023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3万元,增速超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

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权能。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权能,有效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及其附着资源,拓展村集体“以地生财”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3年,全市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达63万元。(姜洪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