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1日,《哈利·波特》全系列电影在首映22年后开启重映,以每周亮相一部的速度与观众重逢。截至11月5日14时,该系列重映至第4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该片单日票房位居第四位,全系列重映票房则达1.86亿元。
《沙丘》《你的名字。》《灌篮高手》《奥本海默》《哈利·波特》《海上钢琴师》……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重映影片已超过20部,这一现象让网友戏称今年为“重映元年”。
大银幕上的“老面孔”为何越来越多?重映潮火热的背后,有影迷粉丝的情怀,有分线发行的探索,更有影院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
你选“半马”还是“全马”?
《哈利·波特》全系列重映火热
这并非《哈利·波特》的首次重映。2020年8月,该系列首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曾以全新4K修复3D版的格式在全球重映,其中在中国内地收获票房1.9亿元。但可惜,这次重映仅推出了一部就结束了。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内地的首次亮相是2002年1月,当时票房为5600万元。考虑到当时的中国银幕数量尚不到2000块,这样的成绩已然令人瞩目。至2011年8月4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亮相,该系列8部终于走完长达9年的上映之路,这也为其在今年的重映埋下伏笔——试问,哪个“哈迷”不想拥有一次更连续也更畅快的大银幕重温之旅呢?
一周一部阶梯式重映,不是《哈利·波特》的独创。2021年4月,《指环王》三部曲便在首映20周年之际进行过类似的重映。该模式的好处在于,影迷既可以选择每周一部的“细品”,也可以在三部全部重映后挑战九个半小时的“马拉松式三连映”。当然,多达8部的《哈利·波特》无法像《指环王》那般一天放完,但影院仍可组织部分连映的“半马”或多日连映的“全马”。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哈利·波特》的全系列重映中,不少平台和院线都采取了“打包预售”的方法,一口气买8张电影票的观众将多得不少福利,包括纪念海报和其他周边。
在刚过去的10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跻身月度票房榜的前十名,当月票房超过7000万元。而记者写稿的11月5日,《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在单日票房榜上位居第五。
首映仅6个月后便重映?
佳片“回锅肉”为市场查缺补漏
重映电影能否取得市场佳绩?早在2012年,《泰坦尼克号》就给后来者打了样。该片在1998年首映,当时票房为3.59亿元。14年后影片重映,票房高达9.46亿元。再到2023年,影片又以3D版的格式与观众再次重逢。与《哈利·波特》相似,《泰坦尼克号》的重映不但受到“老观众”的欢迎,还收获了不少年轻的“新观众”,而影片画面质量的提升和影院放映系统的升级,给了这两类观众即使有线上片源却仍然愿意花钱走入影院的关键理由。
今年的情况则有些不一样,有些重映影片看上去并没那么“老”。譬如时隔3年多重映的《沙丘》,时隔一年多重映的《灌篮高手》,甚至时隔6个多月就重映的《奥本海默》,影片重映和首映之间的间隔似乎有越来越短的趋势。对此,北京某电影营销公司总监小七(化名)的看法是:“有些影片是为了给续集‘暖场’,比如在《沙丘2》上映前,先让《沙丘》返场,没看过的观众预习,看过的观众复习。另外有些片子与其说是重映,其实效果更接近长线放映——片方认为作品还没有完全释放市场潜力,那就回锅‘热’一下,看观众要不要再吃点。”
除了海外佳片,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做“回锅肉”的队伍,譬如《孤注一掷》《白蛇:缘起》《人生大事》《还是觉得你最好》《流浪地球2》等。小七认为:“电影重映的模式走到今天,已不仅仅是满足部分粉丝的情怀,还开始承担为市场‘查漏补缺’甚至为新片‘承上启下’的功能。在新片队伍缺乏足够号召力的时候,老片带来稳定受众的力量不可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重映影片,多采取分线发行策略。影院需承诺给予影片一定的排片率才能得到放映权,这种发行模式过去多用来保证中小成本的票房。
分享的快乐大过看片?
重映影片增强了影院的社交功能
经典影片的重映,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下的影院赋予了更多社交属性。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经理沈艳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最近《哈利·波特》系列的观影场基本都是由影迷自发组织包场的。很多加入包场的影迷其实过去并不相识,但只要穿上魔法袍走进影院,便仿佛加入了一场心照不宣的狂欢。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影迷们积极晒出到影院看《哈利·波特》重映的照片。有人放出“如何制作一张标准观影照”的教程:将一张你在影院挥舞魔杖的照片跟一张票根的照片相叠加,就能拥有一张让票根“飞”起来的“魔法照片”。很快,这一教程就在平台上被广泛分享,人们纷纷加入“一秒变身影院魔法师”的行列。年轻人们在“交作业”的过程中找到了同类,这种分享和交流的快乐甚至超越了看电影本身。
小七认为:“选择重映影片的观众更具粉丝属性,他们观影后也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更重要的是,影院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拓宽,从简单的观影场景变成了一个能线上线下联动的社交场景。从这个角度来说,重映潮给我们电影创作者和宣发者的启发是巨大的——与其哀怨于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进影院,不如好好研究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走进影院。或许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做《哈利·波特》,但必须承认,改变的时机已经到来。”
小七也提醒片方不要盲目跟风:“不要因为重映成本低就一拥而上,先问问自己能给观众带来什么——即使没有‘好久不见’的惊喜,至少也要有技术尤其是视效的升级。”她举例说,《流浪地球2》在今年以全新3D版重映,主打科幻片的沉浸式新体验,“1400多万元的重映票房虽然远不及40亿元的首轮票房,但作为献给影迷的‘售后’,还是合格的”。
文|记者李丽
图|记者剧照、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