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邻里一家亲共唱甜蜜曲

金台资讯 2024-11-06 16:28:51

编者按: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当前,广西正进一步彰显担当,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出积极探索。

为展示广西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举措经验和先进典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聚焦广西14个设区市,推出“建设示范区·亮点巡礼”系列报道,讲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西故事。

走进来宾市象州县象州镇的花山社区老乡家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之景。老人们三两成群,坐在长椅上,惬意地拉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宾市从基层社区着手,凭借扎实的社区建设、高效的社区服务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营造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浓郁氛围,将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目前,来宾市共有101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42个,乡镇社区59个。近些年来,来宾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稳步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不断优化管理、强化服务、丰富活动,助力各族群众“进得来、融得入、过得好”。

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和谐社区

象州县老乡家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坐落于象州镇花山社区,集中安置了450户1745人,其中少数民族达1427人,占比81%,涵盖壮族、瑶族、土家族、仫佬族、苗族等10个民族的群众。多年来,安置点的各族群众在这个团结和谐的社区里工作、生活,演绎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故事。

安置点团结和谐的背后,得益于花山社区构建了“社区党总支+居民小组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搭建起各族群众“连心桥”。

晌午时分,网格员银秋云像往常一样入户走访,一进门便和户主热络地唠起嗑来。“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有需要社区帮忙解决的问题及时跟我们反映。”一言一语之间,满满的都是对群众的关爱。

这样的家长里短,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让社区能欧精准快速了解群众需求。“邻里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让人感觉很温暖和谐。”群众周培希深有感触。

“搭建四级组织架构后,社区治理难题迎刃而解,各族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花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覃勇说,通过整合综治、志愿者等力量,织密基层组织网,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来宾市在社区建设中坚持“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模式,将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纳入社区党委中心工作,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强化党建引领,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兴宾区城北街道政和社区充分利用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多的优势,推行“阵地共享、活动联办”的城市基层党建模式,画好共驻共建“同心圆”。去年以来,辖区单位党组织充分利用共享阵地,联合开办专题党课86堂,联办主题党日活动50余次,有效提升了辖区各族党员凝聚力。

服务提升,居民“进得来过得好”

来宾市从就业、就学、就医、安居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促进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制度,让社区居民“进得来、过得好”。

“社区给了我很大帮助。”在担任网格员之前,银秋云是从象州县百丈乡那沙村安置到社区的移民搬迁户。如今的她获得了一份“家门口”的稳定工作,每月到手工资3000元,不必再为基本生活发愁。“住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居住环境好,孩子上学、看病就医都很方便。”银秋云言语间满是感激之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花山社区圈里为各族群众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实施精准摸清劳动力底数、精准开展就业培训、精准开展岗位推荐、精准安置就业岗位的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就业服务保障基础。“我们会不定期摸排,有合适的岗位或培训都会根据就业意愿登记表精准通知有需求的居民。”覃勇说。

针对集中安置点,来宾市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截至2023年底,已有1191名搬迁弱劳动力通过受聘社区管理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易地搬迁有劳动力且已实现就业9705户,就业人数22万多人,确保了易地搬迁户一户至少一人就业。

为促进各族群众稳岗就业,还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劳务推介、专场招聘会、“点对点”送工服务等活动,构建“一街一站一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成了覆盖各县(市、区)的36个就业帮扶零工市场,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

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为满足居民多样化、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花山社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的节日”“七彩假期”“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各族群众不断增进文化认同感。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花山社区二楼活动室里,孩子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下进行热身运动,动作整齐、活力十足。今年暑假,仫佬族男孩廖敏如积极到社区参加暑假班,学到了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移风易俗等相关知识,感觉假期特别充实。

法治护航,居民共享安定生活

兴宾区来华街道新侨社区是来宾市归国华侨居住最为集中的社区,现有常住居民2482户,人口约1.2万人,其中侨胞2335人,均为来自越南、印尼等13个国家的归国华侨居民。

为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新侨社区创建了来宾市首个侨胞警务室,推进上门化解、现场调解、事后调解、跟踪回访、共治共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为侨胞侨眷等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法治服务。

不久前,家住兴宾区来华街道新侨安置小区的居民谢立志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小区对面工地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因失误不慎将其车子砸伤了。

接警后,来宾市公安局来华派出所侨胞警务室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通过大量走访、调阅监控后出具了事故认定,并会同新侨社区、新侨安置小区物业和工地负责人等进行协商解决,最终让谢立志获得了合理的赔偿。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该警务室收集各类信息线索200余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0余起,解决群众求助60余次,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我们立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解决各族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了社区各族居民和谐共处、舒心生活。”侨胞警务室民警岑培湛说。

警务室扎根居民小区,守护了一方小天地平安,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侨胞侨眷更舒心、更无忧。

提及小区里的侨胞警务室,印尼归侨张安汉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警务室的民警很负责任,经常看到他们出来巡逻,哪里有纠纷哪里就能看到他们,小区治安有保障。”张安汉说,在这里生活,环境很好、活动丰富、邻里和谐。

广场上,文艺队员翩翩起舞;长廊里,老人们谈天说地;侨胞大讲堂,孩子们沉浸在学习中……“邻里一家亲,都是一家人”的生动局面在兴宾区来华街道新侨社区逐渐形成。

“下一步,来宾市将继续在党建引领、社区建设、稳岗就业、服务提升、法治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来宾市民宗委副主任罗韦斌表示。

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桂中大地的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绘就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画卷。在来宾,邻里一家亲,甜蜜之曲久久回荡。(陈霞、方宁、银涛)

0 阅读:4

金台资讯

简介: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