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开放遭遇“逆风”,学者:不要低估中国重塑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力量】#上海进博

观察者网 2024-11-06 21:25:16

【世界开放遭遇“逆风”,学者:不要低估中国重塑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力量】#上海进博会#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进博会共有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规模再创新高,也凸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与进博会同期进行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5日举办“《世界开放报告2024》发布暨国际研讨会”。《报告》显示,2023年,世界开放指数预估为0.7542,同比下降0.12%,比2019年下降0.38%,比2008年下降5.43%,震荡收缩趋势明显。

尽管世界开放遭遇“逆风”,中国开放指数却逆势提升,从2008年的0.6789升至2023年的0.7596,提高11.89%,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近年来,全球贸易干预措施不断上升。据统计,2020年至2023年,全球贸易干预措施数量保持在4700项以上,显著高于2020年的之前的水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谈到美国社会对自由贸易看法的变化,“过去在美国,Free Trade(自由贸易)是政治正确,大家必须讲Free Trade。而现在在美国讲Free Trade,大家都觉得你crazy(疯了)。”

郑永年指出,自由贸易是“赢者的口号”。他以新能源为例,指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更先进,美国和欧盟不愿把市场拱手让出,但是,“越不开放越落后,越开放越先进。”

郑永年认为,中国的单边开放政策可能重塑世界贸易秩序。

“中国的单边开放是未来世界贸易体制的一个重要变量。”郑永年表示。他同时强调,“不要低估美国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力量,也不要低估中国重塑(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力量。”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中国未来的开放应该聚焦五个任务。

第一,促进我国内外贸一体化、外循环和内循环一体化。黄奇帆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过去中国重视外循环,出口产品的标准、准入、商检、税收等政策有一整套体系,内销方面则是另一套体系。“内外贸‘两张皮’,以至于我们做外贸的做不来内贸,做内贸的做不来外贸。双循环就是要做到一体化。”

第二,推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共同发展。黄奇帆指出,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关键在服务贸易。

第三,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黄奇帆表示,在海权经济下,过去沿海地区发展很快,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封闭,而“一带一路”正让这种格局发生变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贸易被分流到中西部地区,促进中国东南西北中的全面开放。

第四,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依托,推动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由点状发展向网络化发展转变。

第五,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黄奇帆指出,中国GDP占全球比重约17%、18%,而人民币在全球货币的比重只有2%、3%。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匹配。

他认为,要逐渐加强人民币在国际的比重和地位,“不是要替代美元,但至少要和日元、欧元、英镑的比重相当,中国GDP在世界占比多少,人民币就占比多少。”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张宇燕介绍,今年《世界开放报告》团队首次面向全球受访者推出世界开放形势问卷调查。对于未来十年的世界,受访者普遍期望,开放包容的力量超过封闭排他的力量,和平稳定的力量超过对抗动荡的力量,合作共赢的力量超过零和博弈的力量,发展繁荣的力量超过停滞衰退的力量。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