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南华山》

唐诗宋词古诗 2024-12-10 20:56:49

南华山

文天祥〔南宋〕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

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

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

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

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译文

文天祥被捕后,被囚禁起来,送往元大都。元大都与广东相隔千里,远离家乡,行程遥远而艰辛,渐渐迷失了方向,忘记了东西南北。

继续前行,抵达了广东省边界韶关南华寺。南华寺中,禅音袅袅,“我”恍恍惚惚,仿佛置身梦中。

佛教的教化,它如尘埃般微小,无处不在。在“我”身陷囹圄,患难之际,它却与“我”站在一起,减少“我”的痛苦。

有形之物,无论多么坚固、多么美好,终将归于毁灭;而真正不灭的,是超越形态的“真空”——即佛教所说的“空性”。

想到这里,“我”不禁以超然的心态,欣赏着南华寺前的曹溪水。坐在寺庙门前,感受着松风拂面,只觉得内心无比平静与自在。

注释

曹溪水:一个地名,在广东曲江县双峰山下。

赏析

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丞相的一首生命感悟诗。

当一个人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你会如何选择?自古有“千古艰难唯一死”的说法。在南宋灭亡之际,大多数人选择了屈服,一部分人选择了归隐,更少数人选择了“慷慨赴国难”。文天祥,文丞相,就是属于后者。

有人不怕死吗?我相信没有。那么文天祥是如何说服自己慷慨赴义的呢?当然就是因为一个“义”字。大臣死得其所,为国尽忠,舍生取义,就是“大义”。那些投降的人,读了那么多年孔孟的书,难道不知道“义”为何物吗?实则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没有看破。

文天祥这首诗告诉我们,一切有形的东西,最后都会消失不见。只有无形的,才会永恒,它无法解释无形,就用了佛教里的话“真空”,也就是“空性”。四大皆空,一切如梦幻泡影。既然人终究要一死,为何不死得其所呢?这也就是他在诗中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原因所在。“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死得其所。

文天祥之所以要写这首诗,一则因为走到了广东界边,这里离他的故乡庐陵不远了。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即绝食殉国。可是连续八天没吃饭,竟然还是没有死成。大概元人不想让他死,逼迫他喝了不少水或稀饭。看到了这座古老而著名的寺庙(南华寺,为六祖慧能大师的弘法道场),就当是为自己超度,留下一曲生命的挽歌了。二则,想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生命终究会消失,不如就现在消失,最起码还有一点点意义。诗歌的意义,就在于在场、真实、感受诗人瞬间的想法。继而,我们得以知道诗人当时的心情、风貌、气度与精神。

当诗人明白了一切缘起缘灭之后,选择了坦然面对,从而有了与自己和解的佳句,“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这个“笑”,让我想起了戊戌七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他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同样是“笑”,其情一也,为义而死,为国而死,死得其所,死而无憾,是大格局、大气魄、大境界。

0 阅读:6
唐诗宋词古诗

唐诗宋词古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