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陈子帅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陈立非]立陶宛通讯社(ELTA)5日报道称,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支持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政府努力实现该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正常化。日前,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表示,立陶宛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他领导的政府将寻求恢复与中国的全面外交关系。立方表态引发岛内关注。
2021年11月,立陶宛批准台湾当局设立所谓“驻立陶宛台湾(Taiwanese)代表处”,中方宣布与立陶宛双边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今年10月,立陶宛反对党社会民主党赢得议会选举,该党总理候选人帕卢茨卡斯表示,应该改善立中双边关系。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报道,帕卢茨卡斯日前接受立陶宛波罗的海通讯社(BNS)采访时表示,他所领导的政府将修复因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而对立中关系造成的裂痕。当被问及立陶宛是否会寻求两国大使的回归时,帕卢茨卡斯回答说,“绝对会。”
立陶宛总统办公室5日在发给ELTA的书面文件中写道,“立陶宛与中国的关系应建立在互信原则和国际承诺的基础上。总统支持实现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努力,但利益必须是相互的。总统希望中国将改变其降低外交代表级别的决定,大使们能够回到两国工作。”但瑙塞达同时表示,与中国保持外交关系并不意味着立陶宛要放弃与台湾的经贸关系。
瑙塞达曾多次对立政府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表达不同意见。据台湾《中国时报》6日回顾,2022年瑙塞达表示允许以“台湾”名义在该国设立代表处是个错误。今年5月,立陶宛举行总统大选,瑙塞达进一步提出代表处要更名,认为中文名称“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的“台湾”,给人印象是对应到英文、立陶宛文的Taiwan(台湾),而非Taiwanese所指的“台湾的、台湾人、台湾人的”。
对于立方最新表态,台“外交部欧洲司司长”黄钧耀5日称,驻立陶宛代表处的名称是台立双方的共识,也是经过审慎协商后所决定的。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称,会尽一切努力去沟通,希望能够维持当时双方都同意的名称。据台媒报道,驻立陶宛代表处作为在欧洲首个以“台湾”为名的代表处,在揭牌时被民进党当局视为“重大外交突破”而大肆宣扬,国民党“立委”王鸿薇5日喊话称,若真更名,台湾前“外长”、现任“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应请辞负责。
实际上,立陶宛政府此前的对华立场一直不得民心。BNS今年2月援引立陶宛东欧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指出,大多数立陶宛人不赞同政府的对华政策,普通民众更希望与北京建立友好务实的关系。
民调显示,多数立陶宛人认为,立陶宛应该为与中国大陆的争端负责;近2/3(63.3%)的立陶宛人认为不应干涉中国内政。此外,近半数立陶宛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立陶宛应该务实,不要批评中国;44%的人认为,如果没有中国投资,立陶宛经济将陷入困境;37.2%的人认为,支持台湾不会给立陶宛带来任何经济利益,其重要性不如与中国大陆保持良好的经济关系。
台湾《联合报》称,从经济角度看,或许不难理解立陶宛的表态。在中立关系恶化前,立陶宛曾是大陆在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陆是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双方先后签署立陶宛向大陆出口冻牛肉、青贮饲料、水产品及小麦等农产品的议定书后,2015年至2019年,双方贸易额5年增幅达82%。但关系交恶后,2021年立陶宛对大陆出口衰退16.8%,2022年更大跌78.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博文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立陶宛上届右翼政府挑衅一个中国原则,破坏对华关系,导致双方贸易往来受到冲击,不仅招致总统瑙塞达的反对,更引发民众和工商界的不满,其在这次议会选举中的“大败”就是鲜明体现。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瑙塞达和新任中左翼政府将调整对华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前任中左翼社民党政府曾在基建、农产品进出口等方面与中国进行积极讨论与合作,这种深厚的渊源关系有望在接下来发挥作用。
诚意有待考察,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