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一”字如何训释?

军宸古文观 2024-09-14 02:50:21

前些天心思浮动,无心读书。

好不容易读完了《伯夷列传》,今天开始读《管晏列传》。

读到这一小段: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问题出在对“一”字的训释,进而怀疑起“九”字来。

查《辞源》“一”字:P2“一匡”译作:纳入正轨。匡,正。例句正是“一匡天下。”

再查《辞源》“匡”字:P393译作“纠正”,例句正是“一匡天下。”

两相比对,“一匡”是“纳入正轨”,“匡”是“纠正”。

那到底“一”字怎么解呢?

检索坊间古文观止诸版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译文:

三民版:

多次会集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

北大版:

九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

上古版:

九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纳入正轨。

中华版:

曾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天下纳入正轨。

岳麓版:

多次盟会诸侯,安定天下。

齐鲁版:

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

这些版本,“九”作“九次”或“多次”解,“一”作“一切”解或不译。

“九”字歧义不大。“一”字如果作“一切”字解,就比较乱套了。

这么译,小朋友们难道不是越学越迷惑吗?

在《汉典》检索“一”字,训作副词“都,一概”,例句正是《管晏列传》中“一匡天下”。

只不过,译作“一概扶正天下”,或“都扶正天下”吗?

似乎不太通顺。

检索网络,搜到胡兴国的一篇文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该怎样翻译》。

他认为“九”作动词“纠”讲。在《汉语大字典》里:“九”字通“鸠”,译作“聚集”。

他认为“一”作动词“统一”讲,“匡”作“救”讲。

这一句译作“(齐桓公)聚集会盟诸侯,统一挽救(了)天下。”

我仍然认为把“九”字训作“聚集”,太过于不循常规。

如果一个字能作正常的训释,就没有必要走不寻常路。

反复思考,我认为,“九”字不能作确数讲,而应该译作概数“多次”。

“一”字作副词“一举”讲,“匡”字作动词“扶正”讲。

那么,这一小段可以译作:

原文: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试译: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执掌政事,齐桓公因此称霸,多次会盟诸侯,一举扶正天下,(这些都)是管仲的谋略。

以上。

0 阅读:0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