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晏雯
摄影记者王永胜
通讯员胡梦
“首战即决战!根除幽门螺杆菌,首次治疗意义重大。”10月30日至11月3日,2024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三十六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大会在武汉举行。其间,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苏成霞带来关于幽门螺杆菌防治的精彩报告。她以通俗易懂的表述,生动诠释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性及最新治疗策略,揭秘了幽门螺杆菌治疗路上两大“拦路虎”,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幽门螺杆菌:不可忽视的“胃中杀手”
“幽门螺杆菌是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的关键致病因素。”苏成霞在演讲一开始就指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性。她介绍,这种细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我国的感染率一度高达58%,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已降至40%左右,但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感染者数量仍然十分可观。
幽门螺杆菌不仅具有传染性,还呈现出家庭聚集的特点。一旦家中有人感染,其他家庭成员的感染率也会相应增高,所以提倡用公筷、饭前便后洗手、不要用手抹嘴来防止传染。更为严重的是,幽门螺杆菌不仅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还与一些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有关联性。
苏成霞指出:“过去,我们认为没有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不需要治疗,但现在多个指南推荐,只要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且没有抗衡因素,就应该强调根除。”即使是没有症状的感染者,其胃黏膜组织活检提示存在活动性炎症,甚至有少数人已有萎缩、肠上皮化生,只是这部分人对症状的敏感性降低,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其实,这类没有症状的人更危险,因为没有症状,往往不会好好保护胃,更不会想到去做胃镜,久而久之,当出现症状的时候就已经比较重了,甚至癌变了。因此,胃镜是评价幽门螺杆菌危害性的关键指标,能确定胃黏膜是否受到损伤及损伤程度。
耐药与不规范用药:是治疗路上的“拦路虎”
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通常指的是经过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正规治疗仍未根除的情况。到了这个阶段,治疗会更加困难。究其原因,耐药性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苏成霞分析了当前常见的耐药抗生素,她提到:“甲硝唑的耐药率非常高,克拉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也不容忽视。同时,还存在三重甚至四重耐药的情况,其中三重耐药率约为10%。”这些数据是基于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在2018年成为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的湖北分中心后所进行的大量研究。
苏成霞特别强调了首次根除的重要性:“与其反复根除幽门螺杆菌导致耐药率升高,不如第一次治疗时就制定一个好的治疗方案。首战即决战,就是这个道理。”如果首次根除不彻底,将会造成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和费用。
抑酸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得力助手”
一般而言,杀菌只要关注抗生素就可以了,而且有些细菌还能被胃酸杀死。可是幽门螺杆菌有点特殊,在胃酸里活得很好。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学者尝试用各种抗生素来杀这个菌,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苏成霞介绍,最早是使用二联疗法,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后来又改为三联、四联方案,但随后又出现根除率下降的困局。近年来才意识到,仅靠更换或增加抗生素种类并不足以彻底杀死它,还需要将胃酸降到一定程度,即pH值提升到适宜范围,杀菌效果才会更好。
针对胃酸的抑制,苏成霞详细介绍了三类抑酸药物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她表示:“第一代是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历史较为悠久;第二代则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即拉唑类的药物,它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溃疡出血、穿孔而行胃大部分切除的比率大大地降低了。而近年来上市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如伏诺拉升、替戈拉升、凯普拉升等,作为第三代抑酸药,其抑酸效果更为显著。”
苏成霞强调了抑酸的重要性。她指出:“在治疗过程中,抑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抑酸药在24小时内能使胃内的pH值大于6的时间占到75%以上(即18小时),那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成功率就会更高。然而,由于某些抑酸药(如PPI)的半衰期较短,如果一天只给药一次或两次,那么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胃内的pH值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水平,从而影响根除效果。如果将PPI的用药次数从两次改为三次,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此外,苏成霞还提到了新的抑酸药物P-CAB。她表示,P-CAB与PPI相比,具有更多优势。它不受餐食限制,一天2次给药,胃内pH值达到6以上的时间可以达到85%即20.4小时,抑酸效果更强。而且它不存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问题,因为不依赖于P450代谢酶的作用。因此,在四联或新二联疗法中的抑酸药选择P-CAB,其根除率可以达到94.1%,在与多个四联或新二联疗法临床多中心研究中有效性排名第一,副作用还相对低。
科技助力:中西医结合,打击更精准
在谈及如何具体实施“首战即决战”策略时,苏成霞还提到了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湖北省中医联盟的建设。她强调,西医和中医在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力。
“一方面,我们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以及球形变的检测等。这些科学的方法能够指导我们更精准地选择抗生素及抑酸药物,判断幽门螺杆菌球形变存在与否,以选择杀菌时机和提高治疗效果。”
苏成霞说:“另一方面,我们也充分利用中医的优势,基于辨证论治或‘湿热生虫’理论拟定的连朴加味方可以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减轻胃黏膜炎症,特别是在改善症状和减轻副作用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她表示,将西医的科学方法与中医的独特优势相结合,可以更加精准地打击幽门螺杆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人间酒醒梦回时
说了个寂寞!应该研发疫苗才是硬道理!人人普及
卿喵
细菌在白酒中能存活吗?
Ringo
应该结合以菌群调正,以菌制菌,控酸,杀菌同步,好象效果更好。
颓至如今
为什么胃反酸一直喝药,也不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