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在19世纪开始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度。英国议会在1807年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其他欧洲国家随后相继颁布类似法令。美国也在南北战争中,于1862年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到19世纪末,奴隶贸易基本销声匿迹。
对此,欧洲的殖民史学家声称,西方人道主义精神在废奴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事实果真如此吗?
1938年,一名在牛津大学读博的黑人年轻人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观点:西方国家废除奴隶制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这名年轻人埃里克·威廉姆斯后来成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任总理。
他的博士论文在1944年刊印成书《资本主义与奴隶制》。书中写道,“奴役与反奴役,一切皆为利润与帝国”。
加纳历史学者亚乌·阿诺基耶-弗林蓬指出,工业化到来后,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开始下降,因为机器能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正是工业化导致了奴隶制的终结。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西方新形成的工业资本势力不断壮大,他们需要更廉价的原料。而垄断原料供应的殖民地种植园依靠强迫奴隶劳动维持生产,效率低下。新兴资本家要打击种植园对原料的垄断,这才有了奴隶制退出历史舞台。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正是北方的工业资本打败了南方的蓄奴州。
然而,奴隶贸易的没落并不意味着非洲厄运的终结。1884年召开的柏林会议上,西方列强瓜分非洲。西方开始了对非洲的全面入侵和殖民统治。1885年,列强占领非洲大约两成的土地;15年后的190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