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从2022年3月开始,一高级工程师7个月内加班31天未获报酬,公司以加班未经CE

从2022年3月开始,一高级工程师7个月内加班31天未获报酬,公司以加班未经CEO批准为由拒付加班费,还将其停薪待岗。工程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差额5000元和加班费6万元。公司仅同意支付工资差额,此事最终闹到法院,经过两轮审判作出最终裁决。   王小明是一名高级程序员,2021年底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谁知道,刚入职不久,他就遇到了让人头疼的加班潮。 从2022年3月开始,王小明几乎每天都在加班,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可是,公司却以"加班未经CEO批准"为由,拒绝支付加班费。 王小明很生气,但他没有贸然行动。他悄悄地收集了各种证据:和主管的邮件往来、和人事的聊天记录、加班时的打卡记录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最后成了他打赢官司的关键武器。 2023年8月,王小明终于忍无可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差额5000元和加班费6万元。 没想到,仲裁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 公司只同意支付工资差额,拒绝支付加班费。 王小明不服气,决定继续上诉。一审法院的判决更是让他感到绝望 - 法院认为他的加班属于"无效加班",因为没有得到CEO的正式批准。 但王小明没有放弃。在二审中,他拿出了自己收集的所有证据。他向法官展示了主管发给他的邮件,证明加班是经过上级同意的。 他还出示了和人事部门的聊天记录,证明公司知道他在加班。最重要的是,他拿出了主管上报的加班统计表,这份文件成为了压倒性的证据。 二审法院仔细审查了这些证据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判决:即使加班没有得到CEO的正式批准,只要有充分证据证明加班事实存在,公司就应该支付加班费。最终,法院判决公司需要支付王小明6万多元的加班费! 这个判决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太解气了!""终于有人为我们打赢了这场仗!" 专家指出,这个案例给我们几点重要启示: 保存证据很重要。平时的邮件、聊天记录看似不起眼,但在关键时刻可能成为维权的重要证据。 即使公司规定加班需要正式批准,但如果实际工作中存在默许加班的情况,员工仍然有权利要求加班费。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即使初审失利,只要证据充分,通过上诉仍然有机会获得公平判决。 公司在制定加班制度时,应该更加人性化,避免出现"调休过期作废"这样不合理的规定。 王小明的胜诉不仅为他自己赢得了应得的报酬,也为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树立了一个维权的典范。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证据确凿,坚持到底,公平正义终会到来!   文中皆为化名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2024年11月4日 男子加班30天未经公司审批,起诉要求赔偿加班费,法院:公司支付加班工资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