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冷翠华
历经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近几年,健康险市场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同时,健康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高端医疗险产品赔付率较高。那么,健康险公司如何找到突围之路?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健康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
朱友刚表示,从宏观层面看,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业界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了健康保险的发展路径。
从企业层面来看,“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健康险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必不可少,尤其是高端医疗涵盖的责任范围要广、保障程度要高。”朱友刚表示,面对当前高端医疗险赔付率较高这一现实,保险公司必须在健康管理、医险融合等领域下功夫,从而推动健康保险的发展“更健康”。
朱友刚认为,保险公司至少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医疗服务前置,针对不同人群提升医疗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例如,做好慢病管理、专病管理,真正把发病率控制在上医院之前。
二是要做好医疗网络的管理工作。随着医保和商保信息平台实现“总对总”对接,健康险行业期盼已久的与医保数据平台进行对接,迈出了实质一步。由此,险企不仅在产品设计、定价等方面有望获得更多数据支撑,也有助于更好管理医疗网络,做好核赔工作,防止保险欺诈。
三是将健康管理和保障程度相结合,健康管理做得越好的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保障,并降低免赔额。
近期,平安健康险不仅将公司的核心健康险产品体系进行升级,而且还升级了“乐健康”服务体系,从传统的就医理赔延伸至全周期、全旅程健康管理服务。这可以视为平安健康险探索“医+险”融合的又一成果。
除了担任平安健康险的一把手,朱友刚也是北大医疗集团的一把手,因此,他也是医险融合的深度探索者。中国平安在参与北大方正集团司法重组成为新方正集团实际控制人后,便开启了对其核心资源板块北大医疗集团的资源协同。有了北大医疗集团的医疗资源加持,平安健康险在医险融合方面的探索也在持续深入。
首先,平安健康险正在把医疗端患者以及保险端客户的需求打通,建设了保险行业首家医疗健康“HIS”系统,通过保险医健履约、保险医健支付、服务调度等核心能力提升,改善客户的就医体验。其次,通过几年的协同发展,逐渐形成专业化的队伍体系,包括产品开发体系、精算团队、医疗团队和销售渠道团队,都在逐渐加深相互协同。最后,在医疗保险数据没有完全打通的情况下,积累了底层风险架构体系,使产品设计不再仅仅基于保险的风险体系,还将医疗健康风险因子纳入考量。
不过,保险和医疗健康的协同之路仍有难点待突破。朱友刚说:“健康险和医疗领域的融合任重而道远,这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所属不同的监管体系,两个行业的人员也互相不了解,站在保险产品开发角度来讲,目前双方还没有完全实现数据打通。但同时,它们又天然地联系在了一起,保险的保障标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医疗健康领域也是围绕着人来进行,这也是保险业新‘国十条’要求把健康险和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底层逻辑。”
最后,朱友刚补充说:“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未来医险融合的程度会越来越深,道路也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