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11月3日文章,原题:美国书店为读者创造盲约书籍体验永远不要根据封面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哪怕有些书的封面模棱两可。当顾客走进纽约曼哈顿的“思存书店”,最先看到的是一桌子不知名的书籍,它们被当作圣诞礼物似的包裹严实,书封则由模糊描述取代,这便是书店打造的“盲选一本书约会”体验。
与畅销书分庭抗礼
在思存书店里,萨拉·亚当斯的《罗马情缘》被包装成“新鲜出炉的慢热恋爱喜剧”,奥利维亚·戴德的《剧透预警》被概述为“当你陷入一段电邮情缘”。偶尔,这些书的封面还会配上异想天开的插画。
追赶“盲约书”潮流的书店不约而同地表示,顾客相当喜欢这种体验。人们被其中的惊喜元素所吸引,商店也得以将旧书、非畅销书及冷门作家不起眼的佳作推向市场。思存书店宣传总监科拉鲁索说:“我们将‘盲约书’摆放在店门口之后,确实让人们停下了脚步。”
2022年情人节前夕,思存书店首次推出“盲约书”。节日热点过后人们兴趣依旧不减,思存书店丰富了“盲约书”类型,并规划出常设区域。如今,“盲约书桌”成为该店最具人气的一角,与畅销书、热门作家的新书分庭抗礼。
全美风靡
在思存书店推出“盲约书”并大获成功后,这一概念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书店之间流行。其他书店推销“盲约书”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一些书店用与书籍同类型电影或书籍的名称替换真实书名——封面上可能出现“推荐给《盗梦空间》(或《美国精神病人》《1984》)的影迷”。另一种常见做法是用模糊的描述留一个吊胃口的引子,例如美国盐湖城国王英语书店的某个牛皮纸封皮上写着:“在这部精彩的悬疑小说中,一名特工和他的缉毒犬发现的不仅仅是毒品。推荐给克雷格·约翰逊的书迷。”这种描述足以激发读者兴趣,同时又足够含蓄,让读者有兴趣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凯斯西储大学认知科学副教授维拉·托宾认为,“盲约书”之所以受到消费者欢迎,是因为它利用惊喜元素吸引读者注意力并使其产生多巴胺反应。
事实上,很多打造“盲约书”的书店并未像思存书店那样突出展示,有些甚至将其放在二楼或堆在墙角书架上。但即便如此,“盲约书”依旧在全美各地风靡。纽约市布克文化书店反馈这类书销量“非常火爆”,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市里德·罗丝书店店主也表示,当一本书被选为“盲约书”后,通常不会在书架上待太久。
然而并非所有书店都是“弄潮儿”。有店家担心,这种做法会让帮助顾客选书的交流方式消失,而这些对话是独立书店最重要的组成之一。有18年从业经验的书店店员莱昂斯自诩“媒人”,致力于在顾客和好书之间“牵线搭桥”,而不是旁观顾客盲目挑选。还有一些书店因为有禁止退换货的规定而未跟风,万一顾客盲选到已经读过的书,退换货的纠纷在所难免。
打造“盲约书”的艺术
塑造一本好的“盲约书”就像穿针引线,首先它必须出类拔萃,不必畅销,但足够吸引任何想撕掉封皮的人。书商们透露,选“盲约书”和现实中约会一样,不存在科学指导,且需要进行反复试验。幻想悬疑类的书籍往往颇受好评,一些被遗忘多年的书籍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思存书店的“盲约书”格外瞩目,还因为一些有艺术功底的员工为封皮额外绘制了精美插画。一名员工用青少年漫画风格的笔触,为一部爱情小说的封皮描绘了一个三对情侣的画面,他说:“我的职责实质上是对封面进行迭代,以便读过它的人能认出来。”
有着“盲约书”购买经验的顾客托纳表示:“抛开所有顾虑,让别人帮我选一本,感觉是个不错的改变。现实中我从没有盲目地和人约会,但将对象换成书的话倒挺合胃口。”(作者汉克·桑德斯,李霄瑶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