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

黑龙江新闻网 2024-11-08 09:33:12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式,也给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推动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守正创新、构建多元化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打造高素质理想信念教育团队三个方面,探析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

创新理念与技术,推动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理念要求教育者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积极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将其融入到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一方面,坚守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原则,确保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利用大语言模型进行智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问答,为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此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算法。同时,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的优势价值,将其转化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和工具。例如,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文本能力,开发个性化的理想信念教育软件或平台;通过分析大语言模型的输出内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

拓展平台与渠道,构建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生态系统

拓展优质平台资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线上理想信念教育新平台,创新教育话语,丰富教育形式;此外,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项目,构建线下“大思政”教育新平台,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结合;同时,搭建研究生社会实践新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形式丰富的教育服务,抢占教育先机。

创新教育融入渠道。通过思政课程、非思政课程、科研融入、实践融入四条渠道,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使理想信念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时代要求。思政课程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为研究生提供更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非思政课程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中,实现理念信念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科研活动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将理念信念教育融入到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中,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社会实践是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研究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合队伍与资源,打造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师资团队

加强导师队伍、“两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校友模范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导师是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大语言模型兴起的背景下,提高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导师考核机制,是重中之重。“两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使其在大语言模型技术中掌握主动权,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引擎”。辅导员是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骨干力量。引导辅导员正确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转化为可视化、可量化的数据,实现学生工作的实时监控和有效管理。校友模范队伍是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校友联系和沟通,充分挖掘和培育校友中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发挥校友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学生干部是高校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引导学生干部辨别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正确使用大语言模型作为辅助工具,实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教师、校友、学生等资源,形成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共同推动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发展。

(本文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24年研究课题“ChatGPT兴起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项目编号:2024-NLZX-YB02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0 阅读:0

黑龙江新闻网

简介: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