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大会·看见|文明互鉴,以古典学预见未来

新黄河 2024-11-08 18:45:08

激荡的数字浪潮席卷而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衍生出新的产业业态,科技已经让人们的购物方式、出行方式、交流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当然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影响也必将深远。数字时代迅猛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照进现实,如何将科技与古典智慧相结合?古典智慧又会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11月6日至8日,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5位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其中,两场分别以“古典智慧与数智时代”和“古典学与人类未来”为主题的论坛带来了一些答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认为,中西方的古典学共同承担着连接古今、融汇古今之变的历史重任。

当下,数字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清华大学党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认为,数字化也为古典智慧的弘扬与创造性运用提供了新的可能,古典智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往圣先贤们智慧的精髓,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到中国的儒家伦理,这些智慧的结晶跨越了漫长的时空,长久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如何使古典智慧为全球文明互鉴提供新的视角和可能?韩景阳特别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面对的是全球性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社会不平等问题,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才能推动人类的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刘石谈到,中国古典知识工程的建设正在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中国古典知识工程是一个具有非常大意义的构想,首先将促进古籍整理和利用的转型升级,催生一种新型的文献学。其次,将促进学术研究、知识生产的迭代更新,再次将促进人文学科思维和范式的发展变化。而这些工程建设都与当下的先进技术有了深度结合,技术服务了古典学的传承,也让古典学为技术开辟了新可能。希腊克里特大学初等教育系电子学习与终身学习教授帕纳约蒂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也提到,构建以人类为中心的人工智能,需要引入整体教学框架,它是教育体制转型的关键因素,可以推动知识的协同、学习和发现,同时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类创造力。

“古典学有利于各方进行文化交流,因为一切文化的根源都在古典,对古典了解得越深,就越容易去理解(不同)文化的一些特性。”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陈斯一接受新黄河记者专访时也谈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和全球各个国家、不同民族之间都要进行交流,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了解得越深刻,就越有利于进行交流。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古典学、古代史、宗教与神学系主任教授丽贝卡·朗兰兹认为自己所研究的罗马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有一些共通之处。每个时代的人都面临着每个时代的问题甚至困境,而这些相通之处或许正是一种共鸣,能让大家更好地以史为鉴,面对当下和未来。

刘小枫也谈到,虽然中西有别,但是中西方的古典学说面临的问题却没有什么不同,就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古今“疫情”,是否可以引出真正的古今之变,它的限度在哪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是否仍然需要遵循某种古今不变之道和理,就此而言,中西方的古典学都不仅仅是惟古之学、惟今之学,它们共同承担着连接古今、融汇古今之变的历史重任,任重而道远。”

记者:李运恒记者:李睿校对:汤琪编辑:刘玉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