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一篇题为“Acanonicalproteincomplexcontrolsimmunehomeostasisandmultipathogen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另一篇题为“ActivationofahelperNLRbyplantandbacterialTIRimmunesignaling(植物和细菌的免疫信号介导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的激活)”的研究成果来自该中心万里研究员团队。
植物免疫的本质是识别“非我”。植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而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该系统由两道防线组成,一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感受器识别病原菌后产生的基础抗病性(PTI),PTI相对温和且容易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所突破;在进化中,植物产生了第二道防线,植物细胞内感受器NLR蛋白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后引起的专化性抗性(ETI),该防线反应强烈且能赋予植物强抗病性。如何克服ETI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实现有效的多病原广谱抗病性成为了植物免疫研究的重要课题。
(ROD1-OsTIR-EPA介导的免疫反应作用模型。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团队提供)
何祖华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该基因突变引起活性氧积累,产生免疫自激活表型,显著提高水稻对多个病原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论文于2021年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Cell)。然而对ROD1抑制免疫激活的信号网络尚不清楚。研究团队采用EMS化学诱变和γ射线物理诱变筛选rod1抑制子的策略深入研究,经过大规模的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共获得18个rod1抑制子株系。通过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抑制子分别是OsTIR、OsEDS1、OsPAD4和OsADR1基因突变。首次报道禾本科作物的细胞内感受器OsTIR蛋白具有产生免疫小分子pRib-AMP的功能,小分子pRib-AMP能够激活水稻OsEDS1、OsPAD4和OsADR1蛋白形成免疫复合体EPA激发免疫反应。研究为培育广谱抗多种病原菌的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靶标基因。
(TIR蛋白产生2’cADPR并被转化为pRib-AMP诱导EPA复合体激活植物免疫反应。)
万里团队发现植物细胞内感受器的TIR蛋白可生成小分子2’cADPR,这一类小分子作为前体在植物体内可以被转化生成pRib-AMP,从而激活EPA免疫复合体,提高植物抗病性。利用2’cADPR处理植物即可诱导类似于ETI的强抗病性,实现了在没有特定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人为可控地激活植物强ETI免疫反应。而且相对于pRib-AMP,2’cADPR性质更稳定,所以也更适合开发作为植物免疫激活剂。这一发现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农作物广谱抗病性的新型“生物农药”,从而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