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不小心”“不在意”撕开消防安全防线|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 2024-11-09 12:20:30

▲11月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消防救援大队李村站,小朋友体验使用消防救援器材。图/新华社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今天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也定于11月在全国开展消防宣传月主题活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听到街上响起的警报,看到呼啸而去的消防车辆,就会一下子把心提了起来——“不会吧,哪儿又着火了?”

火灾一直是人类活动的一大威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伴相生、如影随形。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全国共接报火灾77万起,死亡1559人、受伤2202人,比去年均有所上升,形势仍十分严峻。

火灾凶猛,吞噬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也提醒人们,火险面前,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当事人,每个人都是“消防员”。全民消防,安全至上,绝非口号的宣示,这中间有着血淋淋的教训。

一方面,火灾险情分布在生产生活的众多场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这也意味着,除了专业的消防队伍,每一个人都应打起精神,提高警惕,立足预防,敏于应急,从我做起,置身事内。

尽管公共娱乐、宾馆、餐饮等场所火灾发生次数仍居高不下,但同时,火灾的发生也越来越呈现出个人化、生活化的特点,与很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来自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居民家庭火灾共21.7万起,造成999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全部火灾死亡人数的75.5%。而从起火原因看,因电气引发的火灾20.8万起,占总数的31.4%,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占总数的21.5%。

也就是说,个体的“不小心”“不在意”,已经成为火灾主因,理应引起格外注意。就在前两天,央视新闻还通过影像分析还原了今年1月发生在江西新余佳乐苑临街店铺的火灾事故。这次火灾,是因冷库违规施工作业产生静电引燃易燃气体所致,短短3分钟时间就酿成夺走39条鲜活生命的惨剧。一处处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小隐患”,由于没人在意、无人监管,风险隐患长时间累积叠加,最终导致消防安全防线层层失守。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电、气等,眼下冬季来临,取暖电器设备派上用场,但相应的也增加了火灾风险。而一旦疏于防范,或者防范意识不到位,未能跟得上险情的步伐,就会形成事故,实在令人痛惜。惟有全民都不断提高防范意识,情况才能真正好转。

另一方面,从消防应急的角度看,如今也应引入防范新思路,不断扩大消防参与面,争取更及时有效应对各种火险。据新华社报道,湖北消防专题调研发现,目前湖北省拥有5800多万人口,市场主体834.88万户,但全省在编防火监督员仅有800多名,相当于一名防火监督员要监督1万个市场主体,力量严重不足。由此,湖北就内外结合、整合资源,构建广泛参与的防消联勤模式,以补救火灾防控力量不足的难题。

说白了,这种模式就是在专业指导下,让更多的单位、社区人员参与防范,体现的正是一种全员消防、一体协同的治理思路。

很多人都记得2022年那个夏天,重庆发生山火,当地普通人挺身而出,与消防队伍并肩作战。其中,有年轻的摩托车志愿者、有瞒着父母来的青年、有回归社会的退伍军人。而更多山城民众有的免费加油、有的免费送物资,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全民消防”。

火灾猛于虎,很多时候,很多人也并不太把消防提醒放在心上,这也就导致灾难总是一次次重复循环。

消防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为了美好的生活不被“烟熏火燎”,每一个人都应多一些消防警觉,多一些自我管束,多一些主动作为。面对火险,冲上前的是消防队伍,也少不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守望和参与。

撰稿/胡栖安(媒体人)

0 阅读:3
新京报

新京报

新京报2003年11月11日创刊,是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