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危害大但知晓率低,这款创新药物可以延缓发病

南方都市报 2024-11-09 16:10:49

记者在第七届进博会上获悉,赛诺菲旗下Tzield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用于延缓1型糖尿病发病的创新药物,已经实现了从去年“亚洲首秀”到今年海南博鳌“先行先试”的飞跃,填补了我国1型糖尿病领域疾病修饰疗法的空白,推动该领域的临床早筛、早诊和早期干预。与此同时,我国首个《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和《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在校管理手册》在进博与公众见面,标志我国1型糖尿病管理逐步实现从“被动替代治疗”到“主动早期干预”的新篇章。

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主动早筛早诊

1型糖尿病在我国该病高发于10至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过去20年1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增长了近4倍,患病人数居全球第四。这类人群因自身胰岛β细胞受免疫系统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匮乏”,无法正常调节血糖水平,需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按估算,1型糖尿病患者1天至少打4针胰岛素,一年超过1460针,一生或将累计高达90000针。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教授指出:“繁重的胰岛素注射只是患者面临的众多困难中的一隅,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患者的精神负担和家庭负担,尤其是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未来将面对的工作、婚恋、生育等问题。但由于疾病知晓率低,公众对1型糖尿病的早筛长期以来缺少认知。”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教授做客南都“进博健闻”会客厅

为何1型糖尿病的早筛如此重要呢?记者获悉,1型糖尿病进展隐匿,患者在1期和2期几乎没有临床症状。当患者因持续恶心呕吐、昏迷等急重症送医被“突然诊断”时,疾病已进展到3期,自身胰岛功能几乎衰竭,此时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酮症酸中毒(DKA),可引发脑损伤、肾衰竭等长期不可逆损伤。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应主动早筛早诊。高危人群早筛,能将DKA的发生率降低90%。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也表示:“我们建议高危人群,如1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有HLA易感基因的普通人群和少数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等,应尽早去内分泌科或儿科内分泌专科进行抗体筛查,做好健康管理,减少急重症事件的发生。”

创新药物可延缓发病时间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和延缓发病都非常重要。据介绍,创新药物Tzield(替利珠单抗注射液(拟))可以通过调节T细胞的活性,减少免疫系统对自身胰岛β细胞的攻击,从而减缓胰岛功能的下降趋势,实现延缓发病。研究数据显示,持续14天使用该药物治疗,能将1型糖尿病的发病时间平均延缓近3年。

“Tzield借由进博会加速进入中国,为我国1型糖尿病的早防、早诊、早治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翁建平教授表示,该药对早诊的8岁以上1型糖尿病2期患者连续治疗14天,可以延缓1型糖尿病3期发病。对儿童青少年患者和家庭而言,不仅降低了诊断时突如其来的多种疾病负担冲击,还为患者成长关键阶段争取了缓冲期,使之赢得焕新一生的机会。

周智广教授在会上强调,我国首个《中国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发布在即,这一共识与国际接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1型糖尿病早筛的标准化和普及化。

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张佳仪

1 阅读:12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