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傅抱石先生诞辰120周年。日前,南京博物院推出“傅抱石:二十世纪山水画的高峰”特展。该展集结了傅抱石创作的150余件(套)山水画精品,是国内傅抱石山水画最大规模、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展示。展览中,观众们可以看到不少傅抱石笔下南京的地标美景。
南京的风景名迹也一直是傅抱石热衷表现的主题。在1957年11月创作的《玄武湖月色》中,生动描绘了晚间玄武湖的垂柳、游船。该作曾参加各种展览,多次出版。当时“画山水必须画真山水”,“画风景的必须到野外写生”,成为当时中国画改造的主要方向,这幅《《玄武湖月色》》就是傅抱石转型时期的探索之作。
另一幅《雨花台颂》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居于左侧,远景厂房林立,灰烟袅袅,显示了新社会的不同气象,左上方一枝苍翠的松干斜出。据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来,傅抱石先后创作《雨花台》多幅。其中,1958年之前,雨花台在傅抱石笔下可能更多的以风景名胜而存在的,画面以风景为主。1958年后,傅抱石改变了之前的图像模式,而在主题思想上作了精心的思考,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地强调、升华。
在傅抱石1965年3月创作的《中山陵》中,画面采取鸟瞰式构图,十分精致,以墨色状写钟山环抱下的中山陵,破笔点皴近前的雪松和钟山坡下繁茂的林木,并用淡墨层层渲染。近观墨色华滋透亮,由重及浅,层次分明;远观则层林迭嶂,葱郁茂密。中山陵的陵室、碑亭、石阶依山而筑,画家用细线多重勾勒,使之既层次丰富又耐读细品。特别是石阶上点染的红旗和游人,更反衬出中山陵的宏伟壮阔。
展览中还有一幅《龙蟠虎踞今胜昔》,取自于毛泽东1949年4月所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因此诗当时还未公开发表,故傅抱石写成了“龙蟠虎踞今胜昔”。为了表现新气象,傅抱石运用了韶山写生中的绘画语言,充分利用了散锋的用笔方法,将钟山草石结合的地理特点给予充分表现,笔墨与自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淡雅的青绿色下孕育着勃勃生机,寄托着画家诚挚的情感。而且,傅抱石特别钤盖了“换了人间”闲章,以讴歌新社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可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