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吉林师范大学某教授找来,求学校书记车敏瞧少将帮自己申冤。原来多年前,这位教授因给领导提意见,被穿了小鞋,身上背着沉重负担。车书记了解情况后,立即找到统战部,要求:“马上解决问题。”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志愿军第15军政治部主任车敏瞧率部凯旋,不久后被任命为第一军医大学(后来转业地方,改名为吉林医科大学)的书记。1958年,有人向车书记报告:“咱们学校只抓了23个典型,别的学校都抓了几百个,是不是差太多了?要不要‘追’上去?” 车书记听后,当即狠狠批评道:“再抓下去,以后谁讲课,怎么办学校?这样的事还要攀比吗?把这23位同志的资料送过来,如果其中有一点猫腻,我拿你们是问。”最终,经过车书记的仔细查验,有几位清白的同志获得了“解放”。 没想到此事,后来竟成了车书记的1个“罪名”,令人呜呼哀哉。1973年,车书记获得了“解放”,被调任为吉林师范大学(后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的书记。1天,车书记正在办公,警卫员进门报告:“首长,门口来了一位老教授,说有事求您。” 车书记立即讲:“快请进来。”一进门,车书记亲自端茶倒水,请老教授坐下交谈。老教授哭着讲:“车书记,听说您这个人正道,特地来求您帮我申冤。当年,因为我对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就被直接划成了‘zou zi pai’,像我这样情况的(学校里)还有几百人,求您帮我们做做主。” 车书记听后,他不顾自己刚“解放”,讲:“老先生,您放心,我一定帮您们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车书记连续跑了7次统战部,他软磨硬泡,才让统战部同意重新调查,最终帮助这几百位同志卸下了身上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