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在雨中池塘》:乔治·桑德斯文学评论集,全新解读俄罗斯经典短篇

新黄河 2024-11-11 11:28:11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近日推出了布克奖得主、《时代》周刊“百大影响力人物”乔治·桑德斯的文学评论集《漫游在雨中池塘》。

《漫游在雨中池塘》是美国知名作家乔治·桑德斯结合其在雪城大学教授19世纪俄罗斯文学二十余年的经验,精心编撰的一部充满智慧的讲评结集。乔治·桑德斯曾于2006年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和“古根海姆奖”,并在2017年获得“布克奖”。2023年,他又荣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美国小说终身成就奖”。今年,桑德斯有三部作品入选了《纽约时报》的“21世纪百大好书”。

脱口秀式的名校讲义,俄罗斯的经典短篇新读

近几十年来,诸多学术界的文学评论家在分析一部作品时,往往将其视为单纯的文本,仿佛在这些文字背后发声的不是作者,而是语言本身。不同于传统评论家,乔治·桑德斯的格调轻快谐谑,对作者的创作心境有着生活化的全新摹绘,擅长与各类角色产生共鸣。

在《漫游在雨中池塘》中,桑德斯深入剖析了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果戈理的七个经典短篇,以一种脱口秀式的口吻述说故事,引导读者探索小说的结构,辨析作品中的巧妙设计与不经意间的灵感闪现。桑德斯认为,他对这七则短篇的解读是非学术性质的,相较严苛的学者,他更像是一个杂技演员,而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为了避免下过于绝对的结论,桑德斯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括号说明,时刻提醒读者应以开放的态度看待文学,还屡次将自己创作的失败经历转化为幽默,以此来宽慰年轻作家。论及故事内涵时,桑德斯则以宽阔的胸怀,在字里行间坦露着他对作品中角色及其代表人群的同情与关爱。“我对她了解得越多,就越不愿意做出过于苛刻或者不成熟的评价,因为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怜悯被激发了。”在对《宝贝》的评论中,他如此感慨。

创作没有固定法则,“以手指月”的写作精神

在本书的开端,桑德斯提出创作可以借鉴佛教“以手指月”的教义:月亮是本质,手指是指引我们找到本质的工具,重要的是不要将两者混淆。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研讨会、故事理论等等都不过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写出能够触动人心的小说。

为了寻找“月亮”的方向,桑德斯针对短篇创作的技巧侧重点创设了不同的“手指”。在第一辑中,桑德斯将契诃夫的《在马车上》一次一页地拆解给读者看,这样我们就能留心自己在阅读时经历了什么样的转变:故事不仅是一个记忆中的整体,而且可以是一个正在展开的事件。

契诃夫的故事每每围绕着一个本可以发生却没有发生的事件展开:被忽视的善意,擦肩而过的眼神,差一点成就的恋情……而桑德斯希望启迪读者思考的是,契诃夫为何不让这些事顺理成章地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读者是会因此感到满足,还是会认为故事落入了俗套?通过每一页后的提问,桑德斯促使读者质疑那些惯常的叙述方式与情节发展,探悉新的可能性——与其盲目遵循固定的法则,不如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指月之手”,发现自身独特的声音,找到那个隐匿在文字身后的真实月亮。

穿过俄罗斯文学的重重迷雾,剥落出深邃的神秘灵魂

“神秘的俄罗斯灵魂”是常年附着在俄罗斯文学身上的刻板印象,正如诗人丘特切夫所说,“凭理智无法理解俄罗斯”。因此,在看到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大作家的名字时,多数读者容易联想到“俄罗斯文学”标签下的苦难情结与冗长叙述,进而感到难以亲近。在本书中,桑德斯选择将经典置于日常情境中来品读,拉近了普通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

在对《主与仆》的分析中,桑德斯通过分享自己一次乘坐飞机时遭遇的濒死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角瓦西里的一些反常行为。以轻松明了的语言,桑德斯准确地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毕生自私的地主,会在暴风雪中突然展现出对他人的善意。飞机失事和暴风雪都是极端情况,灾难带来的绝境感有时会激发人们向外传递积极的能量,因为在面对死亡的恐惧时,给予他人安慰反可减轻自身的焦虑。这种解读思路不仅打破了俄罗斯文学传统上的神秘形象,还点穿了作品中关于人性旁通曲畅的深层真理。

《漫游在雨中池塘》是对俄罗斯文学的重新解读,也是对写作教育的有效尝试。桑德斯以其作为怪诞小说家的非凡想象力和撼动人心的热忱表达,引领我们穿越文字的迷雾,直抵作品核心。无论对于渴望提升写作技艺的学生,还是有意深入了解文学经典的读者而言,《漫游在雨中池塘》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记者:钱欢青编辑:徐敏校对:杨荷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