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江苏一拾荒老人蹒跚走进饭馆,怯生生对老板恳求道:“老板,给我几毛钱行吗?”哪料,老板眼睛没抬冷冷说:“没有!”谁知,在老人缓缓转身离开时,他的余光却看到老人满脸失望。可接下来老板的举动,让老人不知所措。 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背着大袋废品,蹒跚着走进一家小饭馆。他怯生生地靠近柜台,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老板……能不能给我几毛钱?我想买几个馒头。” 老板抬头,看了一眼他,皱着眉,嘴里冷冷吐出一句:“没有!”随即继续低头盘账,生意难做,他也早没了多余的心思在别人身上浪费。 老人怔了一下,失落地低下头,转身往外走,显然这句话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了。老板本打算让他离开,眼角的余光却不经意间瞥见老人的背影——那是一个瘦小的身影,步履蹒跚,肩膀微微下垂,透出一种深深的无助和疲惫。 老人已经74岁,靠捡拾废品过日子,住在公园,天寒地冻的,也只能将身上破旧的衣服裹得更紧一些。这一天,他原本只想换几毛钱,能买几个馒头填肚子,哪怕只是稍微缓解一下饥饿感。 然而移动支付早已普及,硬币对许多人已成了“稀有物”,而这几毛钱对他却极其重要。 他每天在街头巷尾捡废品,靠一分一毛地积攒,但这样的生活早已透支了他几乎所有的精力。今天的运气不太好,废品并不多,他只能进店碰碰运气。老人的声音是沙哑的,带着一种卑微的恳求,因为几毛钱,他低下了头,但他的生活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 起初,老板只觉得有些不耐烦:现在生活本就艰难,自己的饭馆生意也不好做,能省则省,还哪里有闲钱给人?可当他再次看到老人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门去时,心头突然泛起一种异样的滋味。 那个背影、那种落寞的步伐,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苦日子——那时他也曾吃不饱穿不暖,四处奔波。 老板心里一软,叫住老人:“哎,等会儿,你饿了吧?我给你煮碗面吧。” 老人闻声愣住了,站在那里,微微颤抖地转过身来,眼神中透出几分难以置信的亮光,“谢谢……谢谢您……”声音有些哽咽,但更多的是感激与惊讶。 老板走进厨房忙碌着,几分钟后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放到老人面前。老人颤颤巍巍地挪到桌边坐下,目光落在面前的面条上,但他并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小心地看了一眼自己那双布满污垢的手。 他试探性地问:“老板,我……能先洗个手吗?”这句话说得轻,几乎不敢出声。 老板有些意外,但很快指了指洗手池,“去吧,洗干净了再吃吧。”老人挪到洗手池边,把双手细细地搓洗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回到桌前坐下,端起碗,小口地吃了起来。那一刻,老板站在旁边默默看着,心中忽然酸涩——老人吃得狼吞虎咽,但满脸却是满足的表情,仿佛这碗热面便是世间最美味的东西。 一碗面吃完,老人满脸感激地抹了抹嘴,站起来准备走。老板忍不住问了一句:“大爷,您平时住哪儿啊?”老人低头一笑,苦涩地说:“公园,习惯了。” 他说得平淡,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老板却听得有些难受。 老板心里还惦记着老人生活的窘迫,忽然想到店里一些废纸板和空瓶子,赶忙拿出来递给他,“大爷,这些您拿走吧,能换几个钱呢。”老人眼眶微微发红,几次张口欲言,最终只是道了声“谢谢”便离开了。 看着老人离去的身影,老板心头百感交集:几毛钱,微不足道,却让老人奔波求索;一碗面,虽然简单,却成了老人温暖的寄托。 第二天一早,他早早开了门,把店里能用的废纸板和瓶子全都整理好,摆在门口。他心里想着,老人再来的时候就把这些给他。虽然自己无法彻底改变老人的生活,但他知道,至少还能帮上一点忙,让老人多撑一天,少一份奔波的劳累。 有些人感慨老人艰辛的生活,也有人对老板的善举表示赞赏。许多网友表示,这几毛钱、这碗热面虽小,但在老人的世界里弥足珍贵。 一些评论说,这件事让他们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也有人留言:"看哭了...那句'能不能先洗个手'真的戳中我了。老人再穷也要保持尊严,这种卑微的请求让人心疼。对我们来说是随手的一个动作,对他却是如此郑重。#感动" 老板知道,自己的举动也许不足以改变世界,但或许能让像老人这样的弱者感受到人情的温度。最终,老板下定决心,哪怕生活再难,他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传递温暖和希望。 这件事让人明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依赖数字支付,硬币和纸钞渐渐退出日常生活,但对于一些人来说,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几毛钱”依旧是他们生活的重要支撑。 或许我们无法彻底改变世界,也无法帮助所有人,但有时,一个微小的善举,一份温暖的关怀,就能点亮别人灰暗的生活。 (文中名称皆为化名) 来自信源:潮新闻2024.10.18《74岁拾荒老人向餐厅要“几毛钱”店主没有给钱 却这样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