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11日讯(记者 薄云峰 臧磊)11月9日,孙中山传统文化观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主办,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政协办公厅原副巡视员侯福同主持会议,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分党组书记邢光龙出席会议并致辞,多位专家学者在大会上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来自全省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场馆、新闻媒体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
此次研讨会是江苏省社科联2024年度社科学术社团主题活动资助项目——文化传承发展系列会议的一次高水准的学术活动。
江苏师范大学周棉教授做了《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与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主题报告,周棉认为,研究和肯定孙中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仅在宏观方面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且在现实上具有阻遏台独、有助于实现祖国统一的政治意义和舆情作用。
苏州大学池子华教授做了《红十字文化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孙中山译著解读》的主题报告,指出《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惟一的一部译著。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可以说是孙中山对红十字博爱文化认知、认同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孙中山博爱思想不断丰富的过程。
南京大学姜良芹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对国民革命的探索与实践》,革命派强调“国民革命”,其手段在拨乱反正,推翻旧政府用力少、为时短,在辛亥革命时得到了验证。孙中山对民主共和具有坚定的信心,主张民政宪政,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中国始能长治久安。
在学术论文交流环节,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论述了孙中山的“日本观”及其影响,我们后人必须正确对待与处理孙中山的对日观。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周霞馆员、南京师范大学郑忠教授从孙中山科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角度,试图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去理解与阐释科学,将科学视作一种获取真知和指导建设事业的工具。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原副馆长刘小宁认为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服饰的优点,体现了孙中山的文化自信。江苏省档案馆徐立刚研究馆员解读了孙中山在反清革命期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方晓燕馆员认为黄埔精神所蕴含的爱国革命的精神内涵,是孙中山军事政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柳亚子纪念馆张杰副研究馆员认为孙中山从1894年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就对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了若干的思考与探索。
辛亥先贤蓝天蔚曾外孙女蓝薇薇从孙中山重“民本”、“固有之旧道德(心性文明、精神文明)”等传统文化观出发,探索了孙中山传统文化观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深层联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郭必强研究员认为在孙中山建党思想主导下,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与会学者现场交流热烈,纷纷发表了学术研究的真知灼见,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化和提升。
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邢光龙认为孙中山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目的就是要保持民族自信心,保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次会议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出现了多方面、新视角的学术再思考,对于推动孙中山传统文化观与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深入研究,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理论创新,有效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