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年多的不懈努力,在徐汇区落地了核心AI算法团队的人工智能企业“识渊科技”,成功地“从零开始”打造了2款AI行业质检专机,并于今年起批量交付。两款产品一个聚焦消费电子产线,一个针对半导体后道封装环节,两者均是各自行业内的全球首款,且目前仍是唯一一款真正全流程使用AI技术的智能检测设备。
两大“全球首发”产品在握,也实现了茹彬鑫的创业目标:用顶尖的AI技术,打造原创性、颠覆性的软硬一体设备产品,为先进制造场景带来创新解决方案,助力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在11月11日下午举行的2024年徐汇区“汇聚未来”创新创业人才峰会暨第三届徐汇区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上,茹彬鑫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而让更多的“茹彬鑫”感到兴奋的是,当天,徐汇区还发布了全新的“全球AI人才地图”,将更精准识别全球AI人才,帮助企业和创新团队快速定位所需的行业顶尖人才。
每天出没漕河泾开发区办公的茹彬鑫,本硕博均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他曾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和谷歌前沿技术探索部门“GoogleX”有过丰富的AI研发经验,并拿到了“华为天才少年”的通知书。
但2022年,他毅然选择回国创业,并且选择了“工业”这一当时AI领域相对冷门的赛道,与合伙人创立了识渊科技。“当时,国内外制造业企业均面临AI带来的颠覆性时代变革,但传统制造业的AI技术积累普遍很薄弱,想要有效利用AI技术解决实际痛点,这些企业又恰恰需要最顶尖的人才和技术完备的团队。”
茹彬鑫的创业就从“填补空缺”开始。目前,识渊科技已经在北上深布局。对企业来说,上海有着鲜明的优势:从产业链看,长三角客户集中,有丰富的硬件合作伙伴;从人才维度看,上海有强大的高校资源、极高的人才密度和吸引力,想要招募AI人才更为容易;办公环境和办公成本上,上海也有不错的性价比。
而徐汇区作为上海的人才高地,尤其是AI产业人才的聚集地,更让企业坚定地把最核心的AI算法团队设立在上海。
“公司就在漕河泾开发区,这里举目望去都是高科技、硬科技企业,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创新者、奋斗者。”茹彬鑫说,每天早上从漕开发地铁站和一大群人走出地铁,晚上走出公司看到灯火通明的办公楼,让他禁不住感慨,“一路同行,吾道不孤”。
徐汇区已集聚近900家人工智能企业,相关人才规模达到7.2万人,区内还有近500位科学家纳入了全球尖端科技人才队伍。
徐汇区新型工业化办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全球AI人才地图”,就是希望通过打造一套具备追踪全球人才功能的应用系统,对人工智能人才进行精准策源。下一步,徐汇区还将联合专业机构共同启动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城市人才指数研究,从人才集聚、结构、效能以及吸引力等维度,制定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人才竞争力评价标准,有效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打造科创产业的“核爆点”。
人才看重的细节与温度
在人才招引和培育维度,徐汇区的“光启人才计划”设立已有20年历史。项目以著名科学家、科技先驱徐光启命名,近期最新一轮名单揭晓后,将进一步打造择优推选、人才研修等一系列跟踪培养和交流平台,建设徐汇特色的人才梯队。
当天仪式上,“2024-2025年徐汇区光启人才计划入选名单”揭晓,12位领军人才、30位拔尖人才、158位青年人才获得殊荣。他们中有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大咖,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俞勇,也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掌舵者,包括3M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总裁丁泓禹、艾默生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李洁、亿咖通(上海)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子瑜、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杰等,他们均带领企业或团队取得了卓越的科技创新成果。
徐汇区在本次活动中还首次推出创业人才政策体系,将打造“梯次化引育体系、全链化发展平台、立体化服务生态”,从资金支持、平台建设、专业服务、创业生态等创业人才最关心、最实际的问题出发,系统集成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和科创政策,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可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不论是人才计划申请、应届生落户,还是产业政策、配套服务,徐汇区都让企业看到政府部门主动、积极、灵活和专业的服务与作为。”让茹彬鑫印象深刻的是,公司不少员工都提到,遍布徐汇的社区食堂和邻里汇为年轻“沪漂”们提供了切实的生活便利,“让人感到这是一座讲究细节、很有温度的城市。”
回想2年前,自己放弃国内外顶尖企业的高薪工作,决定回国创业,再到2年后的今天企业两大“全球首创”产品为制造业解决了多年的行业痛点,茹彬鑫说,虽然创业的艰辛和强度远超想象,但现在自己有了更多的底气与信心。“产业链上有越来越多支持国产替代、认可国产创新产品的客户,产业生态上则有关心关爱企业的政府部门,这些都让年轻创业者能够尽情发挥所学所长,助力祖国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