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眼中风”,避免黑暗里看屏幕小儿“冬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南方都市报 2024-11-12 07:30:45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日前,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岭南时令与健康”专家媒体座谈会,来自心血管科、眼科、泌尿外科、儿科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针对冬季心血管病防治、眼中风、冬季养生等居民关注的冬季健康热点问题进行科普答疑。

警惕眼中风

黄金救治时间仅90分钟发作时视力突然下降或丧失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师陈伟蓉教授介绍,眼中风,医学上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主要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导致突然的视力下降或丧失。视网膜动脉的阻塞通常是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子(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所致。因其发病机制与脑中风相似,所以被称为“眼中风”。

陈伟蓉教授强调,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90分钟内,因此,尽快到达医院并进行专业的治疗至关重要。

突发性的视力下降是眼中风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这种视力下降通常是无痛的。

在眼中风发生前,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一过性的视野黑蒙,这种现象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可能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之后视力会自行恢复。

随着视力下降或黑蒙的出现,患者可能会注意到视野的某些部分缺失,这可能是由于视网膜缺血导致的。

陈伟蓉教授强调,眼中风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无痛性的单侧视力急剧下降或丧失。这种视力下降通常是突然的,且可能完全丧失。患者可能会经历短暂的黑蒙,之后视力恢复正常,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反复发作。一旦怀疑眼中风,应立即前往医院眼科急诊。

“在等待专业医疗救助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可以尝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以扩张血管。还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球,帮助增加视网膜血管的灌注。”

知多D

眼中风,医学上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症,主要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导致突然的视力下降或丧失。

护眼妙计

日常如何预防眼中风呢?陈伟蓉教授给出了三条护眼妙计:要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在黑暗环境下看电子屏幕,用眼过度,保持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做好保暖措施。

儿童进补养生

尽量晚8-9点睡觉中午多到户外活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内科门诊专科主任李淑华针对冬季儿童进补、养生等内容进行了专业科普。

李淑华指出,睡眠是很好的养藏方法。冬天夜长昼短,人体气机宜闭藏,阳气藏于内。因此需“早卧晚起,必待日光”。0-3岁的宝宝,睡眠是重要的成长方式。冬三月,家长应该让宝宝每晚8-9点钟睡下,早上7-8点钟起床。

随着季节的更换,阴晴交替,寒流来袭时气温会骤降,利于病毒生存,儿童及抵抗力较低的人注意好保暖,而保暖同时不能过热。保暖包括暖背、暖肚子、暖脚。

正确“冬藏”

饮食上,岭南地区气候较北方要温和。李淑华建议,给孩子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在冬季应少食生冷,防止腹痛腹泻,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给孩子吃山药、大枣、小米、红薯、桂圆等温性食物。另外,炒菜时可以多放些大葱、生姜,也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冬藏不是让宝贝天天在家里不出门。”李淑华还提醒各位家长,中午阳光较充足时,要多带宝贝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也不宜把宝贝捂得太暖,出汗后反而不利于元气的“收藏”。

预防频繁起夜

多吃蔬果防止尿路感染尽量避免饮酒

冬季来临,气温降低,许多老人在冬天起夜次数会增多,经常尿频、尿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古迪对这一现象做出了解释。

古迪表示,冬季尿频、尿急主要是因为,寒冷天气下,抑制尿液功能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人体水分蒸发减少,更多的水分会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和排出。同时,寒冷环境可能会导致膀胱的敏感性增加,使尿频、尿急等症状更明显。

另外,在寒冷的天气下一些人为了保持温暖,可能会在睡前增加热饮的摄入,如茶、咖啡或热汤,这些液体会刺激肾脏增加尿液的排放,导致夜间的排尿次数增加。

此外,天冷时所穿衣服较厚,透气性差,同时衣物挤压身体局部比较明显,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尿道发生感染的机会要比其他季节多,比如说膀胱炎、尿道炎等,这也是导致尿多的原因之一。

预防尿频尿急

如何预防冬季出现尿频、尿急?古迪医生从生活习惯方面给出了多条建议: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衣物。适度的锻炼活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水分通过汗腺排出的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排尿次数。

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利于防止尿路感染。另外,应尽量避免饮酒,因为饮酒可能导致前列腺及膀胱充血,加重尿道梗阻导致不能排尿。

同时,还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恐惧,不要刻意将某些因素和排尿相关联,减少对自己的心理暗示。

古迪提醒,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尽早发现并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必要时及时就诊。

预防手脚冰凉

多吃温补食物羊肉红枣桂圆都挺好

为什么有的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邹旭表示,从中医的角度看,手脚冰凉往往是因为阳气不足、气血循环不畅导致的。

要想改善这个问题,可以多注意调理饮食。吃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羊肉、红枣、小米、红参、黑豆、桂圆等。特别需要注意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黏腻的食物,尤其是冷饮。

在生活习惯上,可以坚持泡脚。泡脚水里加些生姜、艾草等温热性质的药物,温经散寒的效果会更显著。

此外,一些自我保健推拿的小方法也能缓解手脚冰凉。比如,可用大拇指揉按足三里穴3~5分钟;用手掌小鱼际肌搓揉足底的涌泉穴至足底微微发热。

冬季被认为是一年中进补的好时节。进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邹旭称,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补的方法和食物也因人而异。例如,偏寒体质的人应多吃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等;偏热体质的人应多吃清补食物,如猪肉、鱼肉等。

冬季进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进补时,可以先从温和的食物开始,逐渐增加滋补食物的摄入量。不仅要注重营养物质的补充,还要注意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此外,进补时应注重阴阳平衡,多吃一些有助于调节阴阳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枣、核桃等。

预防心肌梗死

身边常备硝酸甘油片出现胸痛立即含服

心梗高发于寒冷天气。在南方,心梗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冬季。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谭宁针对冬季心血管病防治问题进行了科普答疑。

谭宁特别强调,以往大家普遍认为,心梗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然而,最近的数据表明,年轻人群中的心梗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心梗的年轻患者中,40岁以下的比例从2000年的10%上升到了2020年的20%。不少年轻人在30岁的年龄却有着50岁的血管状态。所以,冬季来临,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其他群体的人群,都应该警惕和防范心梗疾病。

如何预防心梗呢?谭宁教授介绍了几个方法:在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盐分摄入,减少油腻和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油、坚果等;选择适宜的室内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户外活动;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戒烟限酒;控制情绪。

合理的用药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谭宁教授指出,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谨遵医嘱及时调整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的剂量,身边备有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等急救药物。

根据文献报道,50%心肌梗死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发生了心肌梗死。所以,提升识别能力至关重要。

一旦出现心梗,应该怎么处理?

谭宁教授表示,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患者常感觉为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

疼痛通常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此外,心肌缺血还可向其他部位放射,可能同时出现左肩、左臂内侧、背部、下颌、颈部或上腹部不适,如酸胀或疼痛;还可能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出汗、乏力等伴随症状。

一旦识别出现心梗症状,要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活动,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

抢救要闯三道关

谭宁教授提醒,心肌梗死抢救要闯三道关:

第一道关把握在患者自己手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关。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含服1片硝酸甘油无效,5分钟后重复服用1次,一般不要超过3片,以防引起低血压。

第二道关是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第三道关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9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

谭宁表示,2014年1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即1120,就是希望大家牢记两个“120”。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邹旭专家推荐的冬季食疗方

黄芪炖乳鸽

配方:黄芪30克、淮山30克、茯苓30克、石斛10克,乳鸽1只。

制法:以上四物共放炖盅内,加水500毫升,隔水炖1小时,加入盐。

功效:益气补肺,固表定喘。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乏力,胃纳差等人群。

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15克、生姜5片、羊肉100-200克。

制法:以上食材一起放炖盅内,加水500毫升,隔水炖1.5小时,加入盐。

功效:温肾散寒,补血益气。适合畏寒怕冷、腰酸腿软、女性宫寒痛经等人。

五指毛桃炖鸡汤

配方:五指毛桃30-50克、枸杞20克、太子参10克、鸡肉250克。

制法:将鸡洗净,加入五指毛桃,水500ml,同时入锅炖煮。

功效:健脾祛湿,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适合虚劳、气喘、失眠、消化不良的人群。

莲仁化湿粥

配方:莲子20克、草果10克、红枣15克、陈皮10克、薏苡仁30克、黄精10克。

制法:将中药、适量小米入锅,加入适量水,煮成粥。

功效:健脾化湿适用于乏力、舌苔腻等脾胃不足人群,也适用于普通人群养生。但不适用于口干、口苦等阴虚人群。

归芪红枣鸡汤

配方:黄芪30克、当归15克、红枣20枚、鸡肉250克。

制法:加500ml水焖煮30分钟。

功效:该汤具有益气养血、健脑安神之功用。适合经常熬夜、抵抗力低下、面色无华、记忆力低下的人群。

采写:南都记者王诗琪通讯员粤卫信

图片由腾讯混元AI生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