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与大学生心灵对话》书稿之五(1) 一、万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案例一:首先,祝同学们春节最后在家的时光快乐!快开学了,一切周而复始又要开始了!可能在咱们同学们的帖吧里,老师发帖并不多,但我确实早就很想跟同学们说些交心的话。主题有两个:一是你的思考、独立成长;二是我想对同学们说的心里话。 必须的,自我介绍下,我是咱们安徽工业大学(后面简称安工大)新升级的创新教育学院(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中心)的万巍老师。毋庸置疑,每年有3000 名以上的我校工程类的同学,都要到我们这里进行金工实习和准备各种科研竞赛。 有很多同学一定会对我有印象,不仅仅是因为过眼,还更有些同学是因为走心。还因为同时我还开设了一门公选课《与大学生心灵对话》,已历经6个学年。选课人数设定为115 人,因此认识我的同学很多。值得一说的是,每当这门课晚上9 点下课后,都会有数名同学与我交流畅谈直至闭灯。当看到和回忆这些场景,我总是感谢同学们,也感谢我自己,因为得其所愿、不分你我,而恰恰这其实就是在大学这样一个成人环境中学习、思考、交流、对话、积累和改变的根本内容。 1986 年从安徽工业大学(原华东冶金学院)机械系毕业,那时我19 岁。分配到了一家优秀的机械企业,摸爬滚打,历练15 年。其间从事过产品设计、工艺和销售工作, 并因此独自一人几乎跑遍了全国。很多年的时间,更是在白天上班,而晚上打工的节奏中去体味人生。从一个曾经内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善于沟通和表达,并且明晰别人需要什么的知心之人。2001 年到今天的 2017 年,我人生的又一个 16 年,又奉献给了安徽工业大学。回过头来看,今天终于彻底明白当时的选择对今天自己人生的意义。因为自己的成长和人生道路,直至今天的生活,我一直执着地坚信,正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思考摸索和奋斗,才让自己多了有别于大学校园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拥有自由和开放地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积累。我的生活丰富到没有一天是可以有放下心来、大睡一瞬的那种充实和快乐,尽管年已知命。也许你会以为,这样的生活不只是充实吧,可能更多的是忙碌后的疲惫吧?但我要告诉你,生命是一个不定常数,而在她的有限区间内,对每个人,唯一相同的是每天的时、分、秒的绝对公平,关键是你怎样度过!而且我坚信没有谁、没有什么可以让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才可以让自己改变,必须改变。 简单说完自己,我想对同学们说说。作为“被教育”的孩子,到今天走进大学校园,对于业已成年的你们,是否想过“大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这是每位同学入大学开始就必须明确的。大学,就是“学会长大!”。你们说呢?因为远离自己熟悉的一切,在一个陌生的世界,拥用业已成年的年纪,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成长。而对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我想不应该只有所谓的鞭挞吧。因为你无法改变中国甚至人类资源有限的现实,就必须拼争在这种人才选拔的无奈却又必然机制的烈火中。你必须通过高考这样一种选拔体制和传统,才有了自己可能开始冲上云霄的起点。 那么进入大学,你除了学习功课,更应该学习的是认识人生和体味人生。大一的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大学第一年,忙而乱,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因为要熟悉,要寻找!不管你来到大学前的过往如何,你都会在这大学社会里,独自一人地开始学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变得不再迷茫,变得成熟起来。找到对的人,去做对的事,不再在内心和嘴边挂上那份“迷茫”。也许你会问我,老师什么是“对的人、对的事”?那我可以这样回答你,你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认为自己有什么能力?不是扶危济贫,不是匡扶正义,而是你到底需要什么?而这些要求你必须尽早认清,尽早坚定、尽快去追求。因为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你才会真切,你的人生才会充实。学习,在少时,一定是 “被教育”,而今天业已成人的自己,需要的、必须的,一定是首先应该学会和明晰“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就是“我怎么才能达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