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椒灵江水域跨江桥梁13座;码头40座,其中3000吨级以下码头32座,占80%;海事辖区东西港区跨度23海里,南北海区跨度22海里……这一组数字是台州椒江海事处辖区呈现“两多一大”特点的展现,即“桥梁多”“小码头多”“辖区跨度大”。
在海事队伍“四化”建设中,台州椒江海事处在上级党委坚强领导下,聚焦水上安全监管主责主业,紧抓船舶适航、船员适任、码头适靠最基础、最底层逻辑,以严治、共治、智治为抓手,铁腕推进椒灵江水域“三超”治理,多元协同强化通航秩序管控,致力打造椒灵江水域安全监管样板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椒江辖区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四项”指标保持低位运行。“椒江海上交通严管区”获2023年智慧长三角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铁腕推进椒灵江水域“三超”治理
受历史因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影响,港口日益增长的吞吐量与码头的吞吐能力不匹配问题突出,码头企业为追逐利益,无视安全因素,“大船靠小码头”一度成为普遍现象,“超等级靠泊”成为影响辖区桥梁和通航安全的“老大难”问题。
台州椒江海事处筑牢“主角”意识,聚焦本质安全,借力借势推动地方政府在椒灵江水域实施“三超”(超等级靠泊、超航道等级航行、超桥梁通航等级航行)综合治理,采取“先严管、再常态”整治思路,组建工作专班,成立党员突击队,建立椒灵江水域一体化监管机制实施常态化核查管控,24小时开展码头与接靠船舶等级符合性核查,接连查处14起超等级靠泊案件,打消码头业主和船东的观望心态。
面对多名码头业主到台州海事局集体信访,9座码头联名写信到市政府投诉。动真碰硬,敢于亮剑,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通过实地走访码头业主,讲透政策、严明要求,扭转认识,营造合法合规经营、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椒灵江水域未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有力遏制和消除违法靠泊现象,核心港区发展呈现高等级码头吞吐量上升、低等级码头吞吐量下降的“一升一降”新趋势(即头门核心港区的高等级码头今年截至目前吞吐量同比上升69%,椒灵江水域1000吨级以下“小、散、乱”小码头吞吐量下降32%)。
同时,该处及时复盘椒灵江综合治理经验,乘势而上,在台州市全域消违治本综合治理。消违治本综合治理经验,为中小型港口一体破解发展与安全难题提供实践样本,相关经验做法被部海事局《战略与研究》专刊录用,并获浙江海事局、台州市领导肯定。
多元协同强化通航秩序管控
在严打严管的基础上,台州椒江海事处着力推动“海上问题从岸上解决”。紧抓省、市、县三级涉海涉渔专委会成立契机,积极推进椒江海上“严管区”建设,形成海事主导、区政府牵头统筹、多部门协同的严管格局,成立了实体化运行的椒江区海上搜救中心,落实人员24小时管控海上秩序。
同时,该处推动设立椒江砂石“严控区”,对违法违规多发的砂石码头和船舶实施一体管控,拆除非法砂石装卸点17处,以严管清退违法多发砂石船舶46艘。辖区到港船舶的违法发生率大幅下降。
尤其是影响辖区安全形势的船舶超载、配员不足、无证驾驶等突出违法行为逐渐消失,整体违章率从2021年的5.55%(2022年为4.98%,2023年为3.28%)下降到2024年以来的2.13%。通过多元协同共治阶段,达到了消除水上违法的目的。
全域智慧监管筑牢本质安全
2023年,台州海事局启动水上“大交管”试运行,椒江是重要的试点区,在全面研判辖区规律的基础上,发现大部分违法违规船舶“报港环节普遍存在谎报瞒报行为”。
为此,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发力,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进出港报告核查严管工作,对进港船舶的报港信息逐艘核查,形成了“来而必报、报而必来、报而必准”的“三必”核查机制,扣好船舶合法合规进港的第一粒纽扣。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辖区进港船舶的报港准确率由最初的77.5%提升至如今的95%以上。
今年,水上“大交管”再次升级为空港式“大交管”,按照“三个打破”的原则(打破VTS服务区限制、打破被动接收信息的值班模式、打破单一交通管控职能),承接了原VTS海门服务区的管理职能,对海上动态信息的感知收集、流转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了分区域、分船舶种类、分时间的信息收集制度,提升了水工作业区、客渡运航线、身份不明船舶核查、大风浓雾时段等风险感知灵敏度和处置效率,发现了一些以往发现不了的风险和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