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4宁海越野挑战赛公布赛后报,一个数据很抢眼:8人刷新赛道纪录!跑友圈里,宁海越野跑获得了一个新称号:“一条可以起飞的赛道”。
作为国际超级越野跑巡回赛“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UTMB)”的重要一站,今年10月19日,宁海越野挑战赛鸣响第10枪,也迎来了办赛以来最大体量的跑友团——3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4800余名选手,其中不乏众多跑界“顶流”。这在全国一众“小心翼翼”办赛甚至遭遇“熔断”的赛事中,是一个妥妥的“显眼包”。
不同于往年全国各地一拥而上的“办赛热”,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仅4月13日至21日8天时间内,全国就有8场越野跑、自行车等户外比赛因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遭取消或熔断。
这背后是监管的趋紧,多项法规相继出台,重点关注了规范体育赛事熔断机制,还对山地越野、戈壁穿越等“管理责任不清、规则不完善、安全防护标准不明确”的赛事,提出“非必要不办赛”。
站在这个节点上,回头望,我们发现,不经意间10岁的宁海越野跑,跑出了不一样的“野”味。
小县城的赛道凭啥“出圈出海”
今年宁海越野挑战赛60公里组别赛中,尼泊尔选手SunmayaBudha摘得女子组冠军。赛后,这位国际选手感慨:“宁海赛道可跑性很强,风景好,安全性高。”
SunmayaBudha的脚下是国内建设最早、距离最长、运营相当成熟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2009年开建,可谓久经“沙场”。
这就与很多地方为越野赛临时开辟“战道”截然不同,宁海赛道90%的路段都能跑起来,流畅度高,每届比赛都跑出不少“个人最好成绩”。仅今年,刷新赛道纪录的就有8位之多。
在一年前,“宁海赛”就已受邀加盟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是全球顶级的越野跑超级IP)世界系列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YUTMB。
BYUTMB相当于“入场券”,要参赛UTMB,就必须参跑BYUTMB赛事赢“跑石”。每年BYUTMB在全球也只有三四十场比赛。UTMB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凯瑟琳·波莱蒂考察各地赛道后,评价“宁海赛道的体验感在全球40多场世界系列赛中名列前茅”。
这其中的关键词是“体验感”,体感一方面来自赛道本身,另一方面来自流畅办赛。
今年4月,作为UTMB的另一场中国区域赛事“2024云丘山越野赛”正式开赛,其赛道融合了喀斯特地貌、石山森林、晋南传统古民居等特色风情。同样,10月鸣枪的宁海越野挑战赛,也将浙东县域的“七山二水一分田”都汇集在赛道上。两者作为中国越野跑赛道出海出圈的代表,不约而同关注了赛事和当地文化的连接,相互赋能,带来丰厚的体验感。
而赛道之上,跑友最需要什么?这是对于体验感更深层次的叩问。
薛乾曜是资深跑友,也是宁海越野挑战赛运营者,10年间,他办过大大小小上百场各类比赛,在他看来,办赛最需要“专业”与“懂得”。
专业是保障赛事安全运行,是基础。而“懂得”则是办出一个赛事的温度。
今年,薛乾曜尝试在宁海越野挑战赛中引入专业赛事医疗机构,105公里赛道上,临时搭建起9个野外医疗中心或医疗点。如果跑友摔倒受伤,现场就能做创伤手术。“这一开全国先河之举,正是希望给予跑友的是流畅、简单、不被打搅,但需要时能及时响应的服务。”
“金字塔”赛事体系非一天之功
今年,宁海越野挑战赛赛程两天,大雨时不时光顾,复杂的天气状况给办赛带来了难度。
跑友杜立鑫第8次站在起跑线前,作为宁海越野跑的“老朋友”,他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小细节——
“我两次跑过赛事最大的补给点峰山村时,顶风冒雨擂鼓、欢呼的助威声从没停过。”杜立鑫说,后来,他打听才知道,擂鼓者不知道换了几茬:镇村干部、跑友团志愿者、村民、甚至“路过”的选手……
“当时组委会给出的数据是,参与保障赛事服务且登记在册的人员超过1000人。而我一路跑,感觉赛道沿线自发参与的老百姓、跑步爱好者等人数,起码再乘以10。”杜立鑫说。
杜立鑫还记得,11年前第一届宁海越野挑战赛时,为“填满”10个补给点,组委会向全国各地俱乐部东拼西凑“借”跑友。而今年,赛道上10个补给点,8个是宁海本土跑团服务的。
宁海民间力量自发加入,形成庞大的跑友圈,这是浙江省登山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委员、宁海越野挑战赛总裁判郑则旭眼中“最珍贵”的积累。
“从成长规律来看,任何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应该是个金字塔结构,大量‘新人’不断涌入,让这项运动走出小圈子文化,得到长足发展。”郑则旭说,而且,这些跑友经年累月参与,训练出一定的专业能力,成为赛事体系的源泉和重要补充,这也是宁海作为县域能够办出国际顶级赛事的基础之一。
当下,中国越野跑圈正处在潮涌期,仅宁海这样的一个县城,每年就会举办几百场之多的各类跑马、跑野比赛,推动全民“跑”起来。在小红书平台,越野跑山运动的笔记超过36万篇、流量数据超2亿,“人生首野”“越野越快乐”“上山吃席”等话题也先后爆火出圈。
流量之外,是成千上万的参与者,也容易滋生乱象。
郑则旭提醒,普及化与专业化需要同道而行,像宁海花几年时间,分批培育专业的跑友型志愿者群体,正是推动中国赛道走得更远的有益尝试。
“赛”与“城”的化学反应
9月17日,中国“跑野圈”迎来一则重磅利好消息。
UTMB世界系列赛官宣2025年将在中国新增厦门与大境门两站赛事。这意味着,2025年的UTMB中国赛事分别在厦门、大境门、宁海、云丘山以及大屿山举行,数量达到历史最高。
UTMB加码中国越野跑市场,意味着越来越多像宁海这样的小城,等来了东风,庞大且仍待开发的越野跑市场,或可成为推动城市品牌跃升的关键要素。
作为浙江典型的山区县,宁海“七山二水一分田”。“以‘跑山’‘跑野’撬动体育经济,便是宁海在山峦间开辟的一条新赛道。”宁海县发改局副局长陈伟超亲历了“赛”与“城”的化学反应。
一方面,每年,宁海这条百公里赛道接待人次超300万,占宁海接待游客数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伴随越野跑受众人群不断增加,越野跑品类装备的销量也水涨船高,目前宁海体育产业总产值达85亿元。一个深甽镇,每年就有1500万根以上的登山杖走向世界,约占全球六成的市场份额。
观察宁海的体育制造业,可以明显看出区域块状经济重新排列组合的“痕迹”,底座还是那些模具、小螺丝、五金件。
“县域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好似一剂‘万金油’,能无缝、快速链接其他赛道,这是中国很多县域都拿得出手的优势。”陈伟超也在探索,希望能有更巧妙的共振带来更强烈的化学反应。
接踵而来的赛事,也在激发和催动着这座小城产业、文化消费的升级,宁海已然“初露尖尖角”,一项数据显示,宁海全县人均体育消费超过3000元,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不低的水准。
未来,在办赛中布局产业、生态、生活的全方面联动将是办赛之城面临的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