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山西省能源局、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企业绿色电力发展路径研讨会”在太原召开。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致辞。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源头上清洁化、消费侧电能替代,既是实现绿色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解决我们的能源安全问题。我国土地辽阔拥有大量的风光资源,既有集中式,也有分布式,源头上清洁化空间巨大。在消费侧电能替代也是大家的共识,交通,工业,建筑的电气化逐步推进,比如电动汽车的推广,可以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
新能源虽有清洁的特征,还有不稳定的一面,就是他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为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千家万户的可靠用电,就要为新能源发电提供大量调节能力,除了火电机组外,还要有抽水蓄能,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种储能形式,这些都是电价成本的组成部分。
新能源的成本,除了建设运行成本,还应该包括它所需的调节能力成本,当然它还有绿电低碳的收益,如果把调节能力成本降低,新能源的价值和收益就会更大。
在调节能力的技术路线中,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个主流的方式,还有一个正在被大家关注的负荷侧互动,潜力也非常大,性价比很高。实际上,全社会虚拟储能的场景很多,比如建筑,可调整的工业、商业和民用用电负荷。在聚合调节能力方式上,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等,也是业内认可的技术方案,充分调动各方调节能力,能降低电力系统运营成本。比如一个区域、一个园区利用不同用电负荷的差异性,可调节性和可中断的特点,和分布式储能一起为新能源,尤其是分部式新能源进行调节。实际上每个用户和家庭都有调节能力,比如电动汽车有序和错峰充电。这种分布式的调节能力投资少,性价比非常高,一旦商业模式和机制成熟,潜力巨大。
目前光伏装机中,集中式大约占比60%,分布式大约占比40%,如果分部式新能源所需的调节能力由负荷侧解决了,就会大大减轻了大电网的调节压力。原则上在保障电网可靠供电和运行方式的安全考虑后,应该把成本最低的调节能力先用完,然后分级过渡到成本较高的调节能力。
我国推进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电力市场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和实践,好的市场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各种资源可以得到高效的利用。电力用户调节能力的挖掘,也需要市场机制,在成熟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下,我们就会得到性价比非常高的调节能力或虚拟储能,让新能源的发展迈向更好更快的可持续未来,助力国家绿色低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