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该策划的核心板块,“非视觉导赏”同步因应刚完成升级改造的主展厅“恐龙之家”作出更新,博物馆团队为包括全球目前仅发现三具、国内唯一的“镇馆之宝”梅杜莎角龙等真标化石制作了可触摸模型及对应的语音解说,这样的常设展陈丰富了视障人士的“观摸”体验。
健视观众亦可蒙上眼罩,进入“同频”体验。馆方计划未来将以季度为单位,面向视障群体设体验专场。
此外,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师生组成的策划团队联合了多个“残健共融”文化机构及行动者,带来了跨界活动:资深口述影像员李淑莹通过“小课堂”带领亲子群体展开“换位思考”的练习,为友善未来埋下希望种子;广州的光明曲艺队与视障歌手江晓茵、张舒勋合作,在史前巨兽旁献上国家级非遗南音和流行爵士,一场跨文化、跨时代、跨语言的音乐碰撞在博物馆上演。
活动发布后,旨在提升残障群体在公共文化空间中的参与度的“真心话”对谈吸引了众多残障倡导者、文化人士及公益人士的关注。“可触摸博物馆”非视觉计划总策划吕慧莹,与张志军、徐健、王泽宇、林子皓等四位活跃在大湾区的融合倡导者展开讨论,从残障群体的身体经验谈到如何打造更包容的文化生态。现场手语翻译黄焕如的加入让不同障别人士能够共同参与、分享思考。
系列活动回应了“大湾区非视觉文化地图”的理念:多元个体与文化机构通过实践,共同推动残障友好文化网络的建立。目前,已有南汉二陵博物馆、合木创新中心、手心咖啡等加入。作为广东首个“国家二级博物馆”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在视觉信息过载的时代,勇敢发起“非视觉计划”,探索新的文化包容之路。
文|记者文艺实习生朱心怡通讯员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