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推动植物保护学科建设

新浪财经 2024-11-13 05:00:14

转自:光明日报

近年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学科(以下简称“学科”)在专业建设中坚持以“专创融合”为指导,建立和施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积极培养掌握扎实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身心健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推动植物保护学科高质量发展。

改进学科教学模式促进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

学科建立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植物有害生物鉴定、监测、控制、治理等单元式课程结构,构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保生物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等核心课程模块,开设园艺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昆虫毒理学与抗药性等专业选修课,以及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杀虫剂毒理与应用技术、植物病原物抗药性与病害生物防治等模块化公开课程。

学科针对现代植物保护专业人才需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等5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率先推进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改革,引入多媒体技术、实时录像技术、在线交互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改善课堂教学质量。学科通过校企合作,组织相关企业的专业人才与教师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针对有害生物识别、发生调查、预测预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对应举措。学科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的基础上,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制定以“生物基础+专业理论与技术+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线的实践模式,要求师生在开展实践前,事先整理常见植物的生产种植方式,以便在现场对生产基地的植物结构及常见病虫害展开田间定点调研,了解多种设施在植物栽培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要求师生在参观相关植物抗病品种的试种情况时,对新品种抗感特征进行记录,为未来的品种推广收集相关数据;在考察多膜覆盖、温室促早栽培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时,记录新技术在提高植物生长速度等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

拓展学科教学内容优化学术活动与科学竞赛

在植物保护学科教学中,学科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以校外学术活动、校内创业苗圃、全国竞赛等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

学科组织昆虫绘画比赛、微生物标本制作、微生物艺术创作、生态瓶制作、专业技术竞赛——昆虫标本制作竞赛、小型生态环境设计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团体合作意识。

学科依托大学生融创中心开展多样化创新创业活动,以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完善“三联三融,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科在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过程中,构建农药毒理与高效利用研究、植物病原微生物与植物互作研究、植物病害绿色防控研究、害虫(螨)综合防治研究、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5个方面的科研团队。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以及兵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相关课题研究,积累了先进科研经验,拓宽了区域植物保护工作视野。

实行专兼导师制模式强化学科教学体系建设

学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双向选拔、专职教师兼任班主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助力学科教学体系建设。在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下,植物保护学科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项目研究,并以此激励学生申报院、校、省、国家等系列科研创新培训计划。学科组织师生定期到大型农场、种植基地等产业一线开展专业实践实战、创新创业训练,带领教师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开展6至12个月的访问交流,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交流能力。学科研究创建“名师引领、五联驱动、三有三强”植物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实践应用,将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课程大纲进行重新设置;分析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与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张国强)

0 阅读:0

新浪财经

简介: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