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误诊的支原体肺炎怎么识别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13 07:35:35

曲艳凝段朱岩

一到秋冬季节,呼吸道感染疾病便进入了高发期。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再加上昼夜温差大,孩子的呼吸道更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近期,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粗略估计占到儿科急诊就诊比例的50%以上。许多家长反映患儿频繁咳嗽,尤其在夜间加重,有的伴有反复高热,甚至还有患儿发展到“白肺”。那么,支原体肺炎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有何区别?如何避免“白肺”的发生?

发病初期易被误诊为感冒

秋冬季节,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如甲流和乙流)、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等。这些病原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后,患者表现为咳嗽、流涕、咽痛等症状,当感染加重时,可进一步发展为支气管炎甚至肺炎。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来说,秋冬季的呼吸道感染会呈现频繁发作且不易恢复的特点,这也是家长最为忧心的问题。

在所有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支原体很独特,既不同于细菌,又不同于病毒。它缺乏细胞壁,因此许多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对其无效。患者一旦感染支原体,往往需要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进行治疗。然而,近年来支原体对这类药物的耐药率不断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即使是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部分患儿的症状仍难以快速好转。

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会释放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些病原体从而感染。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易发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特别是免疫力较弱的5-15岁学龄儿童,此外,儿童与同龄人频繁接触,也是容易感染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年龄段出现低龄化,5岁以下婴幼儿也频频中招。

当病情严重时,支原体肺炎还会发展为“白肺”,即肺部大面积阴影,提示感染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对这种“白肺”现象,医生往往需要借助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及肺泡灌洗,俗称“洗肺”治疗,目的是清理病原体和分泌物,以缓解症状。若不及时进行相应治疗,有肺坏死的风险,遗留难以恢复的肺部损伤,对患儿的呼吸功能造成长期影响。

简言之,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就是支原体。支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会黏附于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并逐步向下蔓延至支气管和肺部,进而引发支气管炎或肺炎。比较麻烦的是,支原体的感染过程相对隐匿,发病较为缓慢,因此在初期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延误诊断和治疗。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逐渐加重,才会显现出支原体肺炎的特征性表现。

支原体肺炎有哪些典型特点

那么,支原体肺炎有哪些特征性表现呢?从临床经验来看,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持续性干咳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持续性干咳,通常咳嗽较为剧烈,即使在病情好转后,也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更久。

发热多数患儿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部分患儿会高热不退。

咽痛和头痛支原体感染常伴有咽痛和头痛,部分患儿还会感到肌肉酸痛、乏力等。

呼吸急促随着炎症向下呼吸道蔓延,感染加重,患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这提示病情可能发展为肺炎或更严重的程度。

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相比,支原体肺炎除了早期症状易与感冒混淆之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也就是说,听诊可能没有发现支气管和肺部有明显异常音,但胸片或CT检查显示肺部有大片阴影;二是病程长、恢复慢,即便在病情好转后,支原体肺炎带来的相关症状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居家照护还是送医治疗看“轻重”

孩子出现轻微咳嗽、低热等症状时,家长可以先居家观察1-2天,尝试通过家庭照护来缓解孩子的症状,这样也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让孩子多喝水,缓解咽喉不适和咳嗽。其次是保证休息,充足的睡眠能帮助身体对抗感染。第三是监测体温,以便采取下一步照护措施,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退烧药和止咳药。

当然,对于疑似支原体肺炎的情形,应根据症状轻重区别处理。轻症通常表现为低热、轻微咳嗽、喉咙痛等,家长可在家进行简单照护,一般轻症可逐渐好转。而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尽快送医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避免肺炎加重或发展为“白肺”的可能。

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超过3天,说明炎症反应较重。

剧烈干咳持续性剧烈干咳在病程中会不断加重。

呼吸急促或胸闷若孩子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嘴唇发青等缺氧症状,提示肺部炎症已较为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呼吸功能。

精神状态异常当孩子表现出嗜睡、反应迟钝等精神状态异常时,可能是病情加重或缺氧的信号,需立即就医。

在秋冬季节,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虽难以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正确的照护,家长是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感染风险的。比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脏手揉眼睛和鼻子,少去人员密集场所,避免给飞沫传播提供机会;家中定时通风换气,避免在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环境中逗留;日常应合理饮食、规律运动、睡眠充足,提升免疫力;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若家中有其他感冒患者,注意做好隔离措施。

总之,支原体肺炎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全面了解它的特点,就有助于正确识别、应对和预防这种疾病,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

5个认识误区要厘清

郭琳瑛

关于支原体肺炎,有5个常见的认识误区需要厘清。

误区1:支原体阳性等于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阳性并不意味着得了支原体肺炎,只是提示体内有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可表现为咽炎、支气管炎甚至无明显症状,只有当支原体感染导致肺部炎症,且影像学检查证实肺部有病变时,才可称为支原体肺炎。因此,检验结果阳性是否需要治疗,应由医生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后判断。

误区2:听诊正常代表肺部无恙

前文已提到,支原体肺炎的体征较不典型,听诊正常不一定代表肺部无恙。因此,孩子若出现持续性干咳、高热等症状,应重视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复查,以免误判病情。

误区3: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对症

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和头孢类药物对其无效。治疗支原体肺炎需使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考虑到耐药性的可能,如果患儿的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改善,可能需要更换四环素类等其他抗生素,并由医生评估是否进一步治疗。

误区4:肺炎痊愈后还咳嗽是复发

许多家长在孩子肺炎痊愈后发现咳嗽症状并未完全消失,担心病情已复发。其实,这是支原体感染的一种常见表现,即使肺炎已经控制住,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气道炎症仍需一定时间缓解。因此,只要没有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新症状,家长可以耐心等待咳嗽恢复,无需过度紧张。

误区5:无高热就不需要治疗

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不一定伴有高热,有些仅表现为轻微咳嗽或低热。但即使没有引发高热,支原体感染也可能对患儿肺部造成影响。所以,无论孩子是否发高烧,一旦出现持续性干咳、咽喉痛等症状,家长都应带孩子到医院排除支原体肺炎的可能。

(作者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医师)

0 阅读:17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