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外卖机器人卖咖啡扫地机成园丁

南方都市报 2024-11-13 07:37:55

扫地机器人在深圳湾附近进行清洁工作。

机器人在除草。

市民在公园里偶遇扫地机器人。

近期在深圳逛公园,多了好多“酷炫”体验:累了,乘坐无人驾驶观光车游园;饿了,点个无人机送外卖;渴了,跟AI咖啡机器人点咖啡;想看看今日健身效果如何,在智慧跑道上不带手机也可获取运动数据;跑步出了一身汗,去智能移动淋浴房洗个澡;单纯想坐在树荫下的凳子上放空?路上徐徐前进的智能清扫机、草地上灵巧无声的割草机不会打扰到你……当下,随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AI”应用场景在深圳公园“上新”,不断刷新人们逛公园的吃喝玩乐新体验。

近日,深圳城管人工智能全领域应用场景示范——公园全场景专场活动在莲花山公园举行,主要涉及运动休闲、消费文娱、运维管理三大类公园应用场景,包括智慧跑道、“光伏+”座椅、智能观光游览车、无人机配送、咖啡机器人、全屋智能、环卫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无人清洁船、地埋垃圾桶等18类34款产品,共有31家行业相关企业参加。此外,活动现场还同步发布“深i企”城管服务专用通道,向全球征集城管全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能力。

消费文娱

外卖最快9分钟“飞”到游客手中

11月11日,深圳美团研发制造的第三代外卖配送无人机亮相,该机可在小雨、小雪、5级风及以下等恶劣天气下运行。目前,深圳已经在笔架山体育公园、深圳湾公园等公园开通了11条无人机配送航线。

此前,按照公园管理要求,外卖员无法骑电动车入园配送,游客在公园点外卖只能在园外接收。炎炎夏日下,在园外取货再回帐篷时,冰柠檬茶可能已变成热柠檬水。有了无人机配送后,游客们动动手指下好单,最快仅需等待9分钟就能在帐篷旁的降落点收货,省时省力。

经常带娃去公园的陈女士表示,以前带娃去公园,准备阶段就要事无巨细的做功课,面包、水、纸巾……每次出门都是大包小包好几包。现在通过无人机配送在公园里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出来玩背的包明显小了许多。

“机器人咖啡亭”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去公园露营,如果再想喝一杯新鲜的手冲咖啡,要带的东西那就更多了,如冲煮器具、滤纸、研磨机等十多种东西,特别是要带冰块的话,保温装备还会占用大量空间。现在在公园,要喝咖啡太方便了,除了可以让无人机“空投”外卖,还可以找咖啡机器人点一杯现磨咖啡。

你能想象一杯冰爽的美式咖啡,从AI智能机械手臂里制作出来,全程不到一分钟吗?在莲花山公园,一款占地仅2.5平方米的“机器人咖啡亭”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据介绍,无人咖啡亭通过“AI+机械臂”的模式,支持50多种饮品,可24小时不间断服务。现场展示了多款无人咖啡机。

好喝还不够?还想要更有氛围感一些,比如拉个花什么的。都可以有,深圳公园里的咖啡自助机,有封闭式机器人咖啡亭和开放式拉花咖啡吧两种不同装置,支持多种经典咖啡,多种风味可根据个人偏好设置,能够灵活打印任意图案,其开放式吧台设计,让咖啡制作与拉花流程尽收眼底。

目前,深圳公园已经引入多家现磨咖啡机企业在公园投放咖啡机器人,各家企业的产品各有特色。结合公园超充场景,有企业在公园充电区设置咖啡机器人,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同时在公园停车场内配套有移动储能充电机器人,实现随停随充。

无人零售车变成“可移动的小卖部”

还想买其他饮料零食?公园里除了自动售卖机,现在又多了一种——无人零售车,这种“可移动的小卖部”通过自主移动优势,进行多点位、长时段、多品类的高效运营。

吃喝方便了,游园方式也更多元。游园方式除了以往的纯徒步,现在还可以乘坐无人驾驶观光小巴游园,不分车头车尾,没有方向盘、脚踏板、后视镜等部件,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感知复杂道路。

音乐爱好者,在公园里还可以用过一部手机开启音乐大门进入钢琴的世界,尽情地弹奏享受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在笔架山公园、香蜜湖公园、中心公园等,一个个小小的智能琴房可提供专业的独享空间,支持24小时自助式预约,轻点手机即可完成琴房预约、扫码开门、调节灯光空调等,实现智能化、便捷化体验。

运动休闲

已在48个公园布设室外智能健身房

今年以来,彭于晏、刘畊宏纷纷打卡深圳公园,对深圳的公园赞不绝口,“发现深圳公园的运动器材非常厉害,很丰富”。

彭于晏晨跑打卡的笔架山体育公园,是深圳市属首个体育专类公园。2023年焕新开园,成了不少深圳人的运动胜地。1.6公里的5G智慧步道,将市民在指定线路上运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数据串联起来,无需佩戴任何设备,经过识别杆人脸识别就能进行测速、热量等运动数据分析,还有健康指导等信息展示。室外智能健身房,有各种功能训练器,还能通过扫码查看设备教程,训练前可以先做个体测。深圳不少公园还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瑜伽区……运动场所应有尽有。

健身器材区是公园中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配备有各种针对不同部位锻炼的器材,如腿部拉伸器、腹肌锻炼器、背部拉伸器等,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和锻炼需求的人们。无论是晨练的长者,还是下班后来此放松的年轻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在全领域应用场景示范活动上,运动休闲应用场景,让运动爱好者大呼“期待”:华为智慧之家,融合空间、艺术、科技于一身,有可移动的舱体与舱内全屋智能的展示设备;智能移动淋浴房,包括盥洗、化妆、置物、更衣、冷热水淋浴等功能,让运动后的市民享受干净卫生便利的淋浴;室外智能健身房,具备体测预警、定制方案、智能教练、社交竞技等功能,目前已在全市48个公园布设;慧云智跑,以城市绿道、郊野公园、学校操场、社区体育场为实现场景,以智慧跑道为载体,推广跑步、徒步等户外运动;定向广播音响,实现定向区域播放,减少场地冲突,全面赋能广场舞、交通预警、社区卡口等领域……

运维管理

扫地机器人遇到行人会降速、礼让

常逛公园的市民,总能在公园里偶遇几个扫地机器人,它们身型各异,瞪着两只“小眼睛”,一路走,一路扫地,边扫边吸,所过之处,树叶、垃圾等被它“尽收囊中”,每每遇到前方行人,会小心翼翼地降低速度;遇到突然闯入视线的行人,会紧急停下礼让行人……在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城管部门可谓是玩出了新花样,将公园运维管理提升到了全新的智能时代。

在展示会上,这些勤劳的“园丁”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扫地机器人在公园里穿梭,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把落叶和垃圾统统收入囊中;酷酷的自动驾驶扫路机,不仅能自动识别垃圾,还能智能调节清扫路线,简直就是公园里的环保小卫士;那些智能巡逻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地在公园里巡逻,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还有,你见过会自己充电、自己倒垃圾的垃圾桶吗?能地埋式垃圾桶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将垃圾收集暂存的场所从地上搬到地下,破解传统垃圾桶垃圾外散、装满无人收、异味外泄等二次污染难题;智能割草机器人,实现了从割草到清理落叶的无缝衔接,适应多种复杂花园,支持18分钟快速部署作业和多种图案、文字、标志精确修剪;无人清洁船,集水面垃圾清理、智能巡检、数据监测于一身,能够实现自主避障和自主循迹,快速识别并自主清洁水面漂浮垃圾……

这些智能设备大大提升公园的运维管理效率,让市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声音

“新兴技术从研发到推广,需要一个过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认为,新兴技术从研发到落地应用再到全面推广,需要一个过程,并面临相当多的困难和挑战,科研机构、企业和用户单位通过对接活动得以深度交流,了解到技术发展规律和应用的可行性,帮助各方更合理地解决问题,非常必要。

聚焦

全国超2/3头部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企业聚集深圳

据介绍,目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已成功打造覆盖信息化技术、环卫设备生产、清扫运输、末端处理的环卫先锋企业组成的“环卫产业全链条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环卫工人老龄化、招工难等行业痛点难点,率先在环卫领域开展智能化产业升级,探索场景示范、产业集聚、标准引领、组团出海“四步走”发展路径。

目前,全市已聚集全国超三分之二头部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企业,初步形成环卫机器人产业集群效应。同时着力打造莲花山公园全场景应用示范,探索提供公园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搭建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的运动休闲、消费文娱、运维管理三类应用场景,发展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户外经济三种公园相关产业,探索形成城管领域“行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深圳已发布41个“城市+AI”应用场景

2023年5月,深圳发布重磅文件《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同步发布首批26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积极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随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各部门积极行动,组织人工智能企业机构积极参与,推进重点领域场景应用落地见效。其中,深圳城管部门在公园、广场、市政道路打造人工智能清扫应用场景。

2023年10月,深圳市“20+8”产业集群产学研对接系列活动——人工智能专场活动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3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圳第二批15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加快实现人工智能在全域全时场景应用。

第二批15个“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包括数字媒体、一体化协同办公、智慧停车、智能气象预报、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市容环境领域12个场景应用清单,在环境卫生、公园管理(园林绿化)、灯光管理领域对人工智能开放。

据介绍,深圳接连发布“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举行“20+8”产业集群产学研对接系列活动,旨在搭建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对接平台,发挥高校和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协调效应,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

采写:南都记者陈荣梅

供图:深圳城管

0 阅读:18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