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读书会|湮没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钱江晚报 2024-11-13 13:17:21

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一沫摄影寿葛平

11月9日下午,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的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组织了一场非虚构作品《素锦的香港往事》阅读分享会。本书以素锦和妹妹素美之间的真实通信为基础,细致描绘了素锦在香港20年的日常生活细节和悲欢离合往事。

特别巧合的是,一个月前,文澜读书岛分享讨论的《文城》讲了一个千里寻妻的故事,而《素锦的香港往事》则是一个千里寻夫的故事。书中女主人公叫周素锦,而阅读分享会的主分享人也姓周,而她恰好在两年前读过发表在《读库2202》上的《素锦的香港往事》,本书正是在《读库》长文的基础上扩写的。于是,这场颇有巧合意味的阅读分享会就这样开场了。

真实书信中的艰辛岁月

主分享人周婷是一位媒体人。她先为大家介绍了《素锦的香港往事》的创作过程。2013年11月,收藏家刘涛在上海文庙淘书时,发现了厚厚一沓装订好的书信。这是上海女子周素锦写给妹妹周素美的信件以及周素美回信的底稿,总共有482封,延续时间20年。根据这些信件,刘涛和作家百合合作撰写了4万字长文《素锦的香港往事》,发表在《读库2202》上。后经中华书局约稿,作家百合重新根据这些信件,扩写成这本16万字的非虚构作品《素锦的香港往事》。

本书的脉络很简单,从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开始,以素锦在香港生活的时间轴为主线,最大程度还原了一个上海女人被时代浪潮裹挟,在香港漂泊20年的艰辛岁月。

周婷说,素锦不是一个虚构的文学人物,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她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命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上海女子素锦父母早亡,孤身抚养着3个弟妹,不得已成为舞女。在舞厅结识富商章文勋,成为他的外室,生下3个孩子。解放后,素锦把3个孩子交给妹妹素美和妹夫临轩照看,独自一人去香港寻夫。不料竟在香港艰辛漂泊20年,经历了多次生活巨变。她与素美之间的往来书信,折射出这20年间上海与香港的社会生活细节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变迁。

周婷指出,素锦是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市民。作为一个女人,素锦坚韧独立,聪明达观,敏感细腻,在艰难生活中不断寻找出路。作为一个母亲,素锦无私奉献,坚强隐忍,恪守责任,对自己的3个孩子充满母爱。作为一个市民,素锦善良朴实,乐于助人,顺应时代,顽强生存。20年间,素锦经历了飓风、水荒、雨灾、股灾、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等等,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而努力寻找生存机会,不断调整思维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香港,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些事件对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素锦、素美以及他们的家人,在时代变迁之下经历的琐碎故事,恰是宏观历史的真实写照。

周婷认为,在珍贵的书信素材转化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以素锦个人的经历为切入点,反映出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起伏与悲欢离合,使读者对香港的历史变迁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周婷分析说,在这本书里,作者百合展现出了独特的写作风格、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品语言质朴,以小见大,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情感与生活状态。在艺术表现力上,百合不仅注重情感表达,也十分擅长细腻描写。她克制、隐忍的表达,看似叙述十分平淡,却蕴含强大的情感力量。她还对人性和家庭有着深刻的洞察,重点探讨了家庭这一主题,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诠释得恰到好处。这些特点对该书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成为一部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

周婷强调,《素锦的香港往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启发我们思考爱情与牺牲、家庭与归属、文化与身份认同等问题,帮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她指出,当下社会,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和社会氛围的不断开放,每个女性都应当活成自己人生的“大女主”。不管身处何种境遇,每个人都能活出梦想的闪光,这就是《素锦的香港往事》最让人动容的地方。

非虚构的意义

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从《素锦的香港往事》再次说起了非虚构创作的意义。和上一次阅读分享会讨论的《末日巨塔》一样,《素锦的香港往事》也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劳月认为,本书其实写得很琐碎,而琐碎正是生活的常态,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情节不完整,人物不连贯,结局没有交代,似乎很遗憾,但却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让读者看到真实的香港和上海。生活本来就是“一地鸡毛”,不必苛求故事的完整度,这才是非虚构文学的价值。“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也可以让我们认识一个时代。”

劳月认为,尤其在章文勋和周素锦两个人物身上,本书深刻揭示出那个时代人物的历史特点。

章文勋既有钱又没钱,既老派又新潮,既无情又有情。说他有钱,是因为他在上海和香港有多个家庭,三妻四妾,十几个孩子,证明他是个富商;说他没钱,因为他连一个家庭都保障不了,连自己都要流落南洋,差一点丢命。说他老派,是他身上顽固的三妻四妾生活理念;说他新潮,是香港生活方式下淡漠家庭的道德观。说他无情,是抛弃素锦和3个孩子逃到香港;说他有情,是他终究还认素锦一家,并承担养育的责任。这样一个“摇摆人”,就如鲁迅先生所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非常可怜,同时又非常有趣,映射了那个转型的时代和转型的环境。

再看素锦。她是上海“魔都”文化熏陶下的一个特定人物,准确地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姨太太。她是自尊与自卑的混合体,有情与无情的混合体。因为出身于贫苦家庭,因为舞女身份,所以素锦自卑。而上海女人的个性和曾经的舞女身份,又让她极其自尊。可以吃的很差,住的很差,但出门必须光鲜亮丽。虽然千里寻夫的实质是要钱,但素锦绝不乞讨,不给章文勋为难,终于在经历了20年磨难之后获得了章文勋的认可。有情是她始终不忘孩子,始终不忘姐妹、姐弟情谊。无情则是内心深处素锦终究只为自己考虑,那些姐妹、母女情谊很多时候也情薄如纸。

劳月觉得,基于真实信件描绘出的章文勋和周素锦,既有历史认知的意义,更有人物情感的意义,这是虚构文学不具备的优点。

劳月还说,对比素锦与素美以及上海家人的关系,我们惭愧异常。那个年代虽然贫穷,但人与人之间却是真诚的。虽然他们之间有误会,有争论,但最终矛盾都化解了,姐妹情谊、母女情谊令人动容。

书信来往这种人与人的交流方式,虽然可能让彼此有虚幻的“滤镜”,但毕竟容易沟通感情,化解误会。互联网让人际关系“零距离”,市场经济让人类社会功利化,必然导致人情的冷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现实,值得我们深思。

湮没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素锦的香港往事》里的第一句话:“我知道她的名字,见过她的字迹,却不清楚她的模样。我了解她的人生,洞悉她的脾气,却不知晓她的结局”,莫名戳中了大学退休老师丁慧莉的内心。

她说,这既是一个千里寻夫的故事,也是一个百炼成钢的故事,还是一个酸甜苦辣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乎时间的故事。书里的文字直白、细腻、温婉,成就了书中人物的人生传奇,也成为了那段历史的注解。

丁慧莉从诗人木心的《从前慢》引申出对爱情、亲情、友情的认识。她认为周素锦非常幸运,这些书信让我们后来者看到他们的故事,而普通人能够被看见一定是幸运的,因为99%的人都被湮没在生活中,无法被看见。

从这本书里,丁慧莉认识到,原来历史也可以是小人物的故事,普通人就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这部作品抛开宏大叙事,让我们看到了真实和有血有肉的个体。作品聚焦的是小人物的历史,其实也在关心我们自身。”

丁慧莉说,素锦与家人的通信和往事,如同被放到了显微镜下,让我们听到了普通人的声音,看到了触手可及的真实历史。这种真实的力量往往才是最伟大的。虽然时间可能改变或消磨许多人事,但是她相信,时间永远不会磨灭生而为人的勇气和善良。生活中,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在混乱的时代,很多东西既是素锦的选择,又是她的无奈。素锦的三重身份造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硬气、隐忍、不内耗等等,这是丁慧莉非常钦佩素锦的一点。

“现在人常说,少纠结、不内耗。尽管素锦过得很艰辛,但我们会发现,她的负面情绪持续时间都不长。她的人生总体来说都是积极向上的。”丁慧莉还提到,“善良是素锦的底色,她在大量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取到力量,希望大家都能有这种爱的能力。”

书友陈静源谈到,人生有无数种感情,爱情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它一定是不完美的。素锦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女人,没有任何工作能力,却能隐忍地熬过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这说明了人一定可以走过黑暗,而不被黑暗所打倒。她引用《基督山伯爵》中的一句话“等待和希望是人类的全部智慧”,告诉我们,只要带着希望去等待,而不是怀着绝望,那么相信一切都会改变,我们才能变得更好。

书友沉言静思看到的是素锦人中强者的一面。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女性,居然能战胜生活中无尽的苦难,无疑具有强烈的励志意义。她谈到了书中所传递的婚姻观、教育观、人生观,认为婚姻中女性不能完全依附于他人,而要有包容心和接纳心,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共舞”。素锦那种以退为进的价值观实在是一种智慧,她的最后结局是对这种智慧的奖赏。

书友寿武军认为,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这和个人成长背景以及人生经历有关。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不必厚此薄彼。在自由的环境下,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在激荡中会变得更加“澎湃”。

他认为,文学是“人学”。随着年龄增长和阅读量提高,你能从文学中深刻体会到人的复杂性。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碎片,看问题会有局限性。阅读的好处就是让你能更包容地去看待许多问题,明白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通过阅读《素锦的香港往事》这样的书,并原汁原味地记录这些内容,以拓宽自己的人生视野,让我们从其他人的人生中思考和感受自己的人生。如果你能够经历更多,看到更多,你的人生深度和广度就更大,你的人生才没有白活。”这是寿武军的价值观。

他还认为,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每个人都变成了“孤岛”。在这样一个时代,文澜读书岛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家畅所欲言,并引导大家跳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尽可能多地去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这就非常好。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