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自然灾害救援中,我们总能看到中国安能的身影。2020年河南水灾,来自中国安能的动力舟桥亮相,这台可一次转移450人的设备被誉为“救援航母”。2024年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大堤决口封堵中,中国安能作为主要力量,提前12小时完成了决口合龙。
中国安能是一家中央企业,在2018年9月由武警水电部队转隶组建,主要担负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工程救援和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是唯一以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的央企。
至今,中国安能改革转隶已有6年,他们在部队时期有“水电铁军”之名。汛期过后,安能人员已转身投入到日常的训练与建设中,日前,南都记者参观了中国安能位于南宁、武汉、常州的多处救援基地。其间,记者了解到多种救援设备与训练科目。转企以来,安能的“家底”越发丰厚,各类救援“黑科技”多了起来,也要求救援人员精通多种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安能的救援成本多是由自身承担的,这家初入市场的新生企业,又是如何在抢险救灾与项目经营间寻找平衡的?
操作“救援航母”是每个人都要会的常规操作
在湖北武汉,南都记者观看了中国安能的水上训练科目,其间,被誉为“救援航母”的动力舟桥亮相。记者注意到,在训练现场,有冲锋舟编队配合动力舟桥行动。据安能工作人员介绍,该组合能充分发挥大小装备的不同优势。如冲锋舟可以在狭小区域内巡逻侦察、搜救落水人员,并将人员转移到动力舟桥上。
据了解,动力舟桥由5节结构拼接而成,运行过程中需要6名操作手,他们每人负责着一个独立运行的动力设备,并由指挥员指挥。动力舟桥既可转移被困人员也可运输抢险装备物资,能一次性转移450人,最大承载70吨,正常运行速度为30公里每小时。而且,作为大型船体,动力舟桥运行受水体流速影响较小。
水上训练项目结束后,记者见到了担任动力舟桥指挥员的韦桂余。他来自中国安能武汉分公司,本担任汽车修理工作,在2022年才第一次接触动力舟桥。他热衷于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新设备、新技能。现如今,他还是一名特种车辆驾驶员和装载机操作手。
值得一提的是,操作动力舟桥只是安能救援人员的“常规操作”。武汉救援基地常备分队队长韩磊告诉南都记者,冲锋舟、动力舟桥、大功率排涝设备是基地内每人都要会的。
手持重器训练“绣花活”提升救援效率
在中国安能南宁、武汉的救援基地中,南都记者还观看了其他训练科目。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不少科目在用救援重器做“绣花活”。
用液压钳夹起完好的生鸡蛋、用电锯锯开紧贴着灯泡的钢丝、操作铲车在纸上写书法……记者了解到,这些看似“炫技的项目”背后,还有着安能救援人员对挽救生命的执着。
上述一项科目的说明解释道,通过科目训练,可提升操作手在紧急救援中的注意力,以确保在救援过程中不会对人员造成进一步伤害。同时,确保操作手在极其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作业时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冷静的头脑,保证救援成功率。
有安能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营救被掩埋的被困人员时,操作手对救援器械的力道控制面临着巨大考验,既要保证不对生还的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也要避免破坏遇难者遗体。因此这些练习科目均来自过往实战经验,每过一段时间,基地救援人员就会根据实际救援需求,设置新的练习科目。
转企后人少装备多要求一专多能,组织救援更快一步
南都记者在安能南宁(那马)救援基地了解到,基地中40人的常备力量管理着124台装备,其中不乏高精尖与大型设备,这还未算上基地在今年新采购的。
那马基地救援人员林京广是2007年入伍的老兵,据他回忆,与以往十几号人围着一台装备不同,逐渐富起来的“家底”,要求每一位队员精通多样设备的操作,以应对各类突发灾情。每周每月制定装备训练计划、建立师徒帮带模式、加强与设备厂家沟通学习……这些都是为了让各个队员尽快成长,缓解技术恐慌。
记者还从那马基地了解到,基地结合分队配发装备实际情况,与救援队员自身情况,确保每人都具备“5+N”项技能。其中,“5”指人人都是应急救援员,都会驾驶冲锋舟,都会使用大功率排涝车,都掌握一门重型设备操作,都会使用地震救援工器具。而“N”指掌握高精尖设备、电力技能操作等。
不仅手中的“家伙什”变硬了,在转企改革后,中国安能还形成了更加灵活高效的组织机制。通过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们签订战略协议,安能队伍可以做到前置备勤,先灾情一步严阵以待。今年,那马基地救援人员参与了6次经地方应急部门提前发函的前置备勤任务。中国安能自身的指挥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南宁分公司纪委书记余元强表示,安能在原有的部队指挥体系中精简环节,使指挥所的救灾方案可直达一线。
救灾总是一份和时间赛跑的工作。记者在安能武汉基地了解到,为了在紧急时刻拎包就走,日常在基地的备战室里便打包好了各类必需的救灾物资,其中包括睡袋、救生衣、安全帽等。“听到哨声响了,1至3分钟内我们就能带着这些物资完成集合。”一名武汉基地的救援队员说。
边建设边练兵,在建设施工现场寻找“救灾画面”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年,中国安能每逢汛期奔波各地的高强度救援,除了部分由应急管理部拨发的专项资金外,这些救援成本均由安能自身承担。
转企自负盈亏后,安能便面临着进入市场,一边救灾一边建设维持平衡的新命题。即便是这样,多位安能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在项目承接中,中国安能仍会着重考虑适合锤炼队伍抢险救灾能力的工程。
疏通堰塞湖,抢修垮塌边坡、水毁路面,封堵决口……中国安能总能在工程建设中找到这些救灾抢险场景的“类似画面”,以在“战场”外锤炼员工们的操作技能、与班组间的协同作业。
具体来看,安能常州救援基地办公室主任尹永殿向记者介绍,如水利水电项目中大江大河截流工程便与决口封堵相似,矿山剥离项目与山体滑坡救援相似。他坦言,虽不能完全还原救灾场景,但这些项目往往是在原始环境下“开荒”,弥补了在基地中“关起门来”练兵的不足。
南都记者在采访期间了解到,安能在各地的救援基地一般有50名编制,他们是基地中的常备力量,而大多数人则铺在各地的建设项目上。每逢灾情,这些常备力量便是第一救援梯队,安能集团会视情况调配项目上的工作人员做后续支援。
山东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工程是由安能第二工程局常州分公司承担的建设项目。据了解,山东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的可逆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预计18亿度。该项目于2022年9月开工,计划2027年12月底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29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据了解,在去年7月的京津冀水灾中,从该项目部抽调的练兵分队就曾完成了北京市门头沟道路抢通与永定河河道疏通工作。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王森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