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果方法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秦柳钱 2024-11-08 02:21:47

疏果方法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_马海峰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供应量增加,市场对果品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其中主要包括粒重、果粒大小的均匀度、穗重、果穗的整齐度以及穗型的紧凑程度、糖度、硬度、果皮外观洁净度等诸多方面,其中穗重、粒重、颗粒均匀度,尤其是果穗上下饱满逐渐成为阳光玫瑰外观品质中的最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售价,是高价的“敲门砖”,同时也对内在品质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幼果期果实发育程度,开展了不同疏果方法的研究,并且跟踪成熟后各处理果实发育状况,总结相应的最佳疏果方法,旨在为生产优质阳光玫瑰葡萄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大连拓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供试品种为6年生贝达砧木阳光玫瑰,株行距3.5米×2.66米,采用厂字形平行架种植,试验区水肥管理水平一致,全园树体整齐度高。当年果品包园价40元/公斤,亩产2250公斤。

1.2 试验设计

全园共30000穗果,全部采用以下标准进行管理。

第一,无核化及果实膨大处理。盛花期采用13.3毫克/公斤GA3+2毫克/公斤CPPU+2毫克/公斤TDZ浸蘸花穗,10~15天后再处理一次。

第二,调整穗型。保果处理7天后,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幼果横径,根据横径阈值再次进行果穗大小的调整。横径阈值界定为0.5厘米。横径小于0.5厘米的为处理1,从果穗上部剪去过多分支,调整为6层果(每层3个分支,最尖部仅着生2粒及以下的6~8个分支为一层);横径大于等于0.5厘米的为处理2,从果穗上部剪去过多分支,调整为5层果(每层3个分支,最尖部仅着生2粒及以下的6~8个分支为一层)。

第三,第一次疏果。调整完穗型以后,进行疏粒,在保果后15天之内完成第一次疏果操作。两个处理均按照“数列疏果法”进行疏果,以着生在主穗轴上接近于同一平面的三个分支为一层,从上到下分布5~6层果,每层果按照以下原则留果粒。

处 理 1 : 从 上 向 下 每 分 支 依 次 按 照666-444-333-333-222-8的方式从上到下依次留粒,第一层每个分支留6个粒,剪掉夹在里面和向下生长的果粒,留向上生长和向外生长的果粒,第二层每个分支留4个粒,剪掉向上、向下生长和突出果穗平面的果粒,只留向外生长的健康果粒。第三层及以下各层类推。果穗尖端已经不能明显分出层次,定义为最后一层,挑选8个饱满的大粒,其中每个小分支1~2个粒。

处 理 2 : 从 上 向 下 每 分 支 依 次 按 照666-555-444-333-8的方式从上到下依次留粒,第一层每个分支留6个粒,剪掉夹在里面和向下生长的果粒,留向上生长和向外生长的果粒,第二层每个分支留4个粒,剪掉向上、向下生长和突出果穗平面的果粒,只留向外生长的健康果粒。第三层及以下各层类推。果穗尖端已经不能明显分出层次,定义为最后一层,挑选8个饱满的大粒,其中每个小分支1~2个粒。

第四,第二次疏果。第一次疏果之后直至套袋,陆续进行第二次疏果,根据果粒的生长情况,剪掉僵果、偏小的果粒、气灼和日灼果、病虫果、拥挤果和夹生果以及各种生理缺陷和灾害性果粒等,使果粒的分布更优,松紧适中。

1.3 数据调查方法

在果实充分成熟期,在全园30000穗果中分别采集处理1和处理2中标准果穗各3穗,分析果粒最终分布情况、穗重、粒重以及内在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疏果方法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如表1所示,无论是留5层果还是6层果,果穗的分支个数均在20个左右,其中最少的19个,最多的22个。所有处理最终粒数均不超过60个,其中最多的为60粒,最少的为47粒;由表1可以看出,果穗重量与留粒数没有相关性,其中处理1-3粒数最多,为60粒,但穗重仅有900克,处理2-2粒数仅为56个,而穗重最大,达到1350克,是处理1-3的1.5倍,因此,决定穗重的主要因素是粒重,不是留分支层数和粒数。

处理1的粒重均在20克以下,平均粒重为17.3克,处理2的粒重均在22克以上,平均粒重23.5克,是处理1平均粒重的1.36倍,这个结果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调整穗型时果粒横径阈值的差异,根据以往的经验,保果处理7天时,果粒横径达到0.5厘米阈值,说明果实发育健康,果实库强更大,最终的果粒大小也更大,这也是本试验根据保果后7天果粒横径的阈值来确定留花层数的原因,通过最终果粒大小的预判,确定留果穗的大小,未达到阈值的果穗可能最终果粒偏小,则适当多留层数,达到和超过阈值的果穗可能最终颗粒很大,则适当少留层数,否则将出现粒重太重、穗重太重而导致穗重经济性状超标,本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阈值理论的可靠性。

表1 不同疏果方法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处理1的三个果穗中可以看出,同样在阈值以下,且发育水平类似的情况下,处理1-2的留粒数最少,为47粒,粒重最大,为19.6克,而处理1-3的留粒数最多,为60粒,粒重最小,为15.0克,可以推断,在同样发育水平的果穗中,分支数相近的情况下,留粒数越多果粒越小,这可能与留粒多造成的生长空间拥挤,果粒发育空间不够有关。

处理2的三个果穗中,未发现留粒数与果粒大小的直接相关性,同样这可能也与生长空间限制了果粒大小有关。

2.2 不同疏果方法对穗形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1的穗轴长和穗轴宽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而处理2的穗长和穗宽普遍大于处理1,这个差距的形成主要是处理2的果粒较大,果粒的横径构成了较大的果穗外缘体积。

平均层间距是决定果穗松紧度的重要指标,本试验中处理1的层间距普遍小于处理2,处理1比处理2多了1层果,通过缩小层间距,从而达到最终穗长的相近,层间距的缩小、层数的增加以及单粒重的减小,共同构成了饱满的果穗;而处理2虽然有较大的层间距,但通过单粒重的增加,同样也构成了饱满的果穗。

通过对果穗上、下部的饱满程度的观察,处理1和处理2都达到了“好”(果穗最上部果粒间最大空隙大于0.5厘米,小于1厘米)和“极好”(果穗最上部果粒间最大空隙大于0厘米,小于0.5厘米)的水平,穗轴上部的饱满程度主要取决于最上层果粒的分布情况和最上部支柄长,如表1所示,处理1-2的第一层3个分支的果粒分布较少,为444,但上部饱满程度为“极好”,可能与其最上层支柄长度极短(0.3厘米)有直接关系;处理1-1和处理2-2最上部果粒数较多,分别为666和555,但上部饱满程度为“好”,这可能与其最上部支柄较长(0.6厘米)从而形成的果粒外移有关。本试验采集的所有果穗虽然在上部饱满程度有差异,但均是生产中较理想的,符合高端果品要求。

表2 不同疏果方法对穗形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疏果方法对内在品质的影响

本试验着重研究疏果方法对外观品质的影响,因此对内在品质仅做简单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的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确实有下降趋势,但果实硬度和香气的差异不明显,这可能更多取决于亩产量和合理的叶果比等综合因素。

表3 不同疏果方法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阳光玫瑰市场的饱和,价格逐渐下行,但国内真正的高质量阳光玫瑰并不多,因此,应继续深耕栽培技术。首要就是从外观品质上下大功夫研究。本试验结合多年生产经验,通过保果后7天果粒横径是否达到0.5厘米的阈值作为判定留果层数的标准,小于阈值的保留6层果,大于等于阈值的保留5层果,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无论是5层果还是6层果,分支小穗的个数应控制在20个左右,经过二次疏果,最终果粒数不超过60粒。因试验所在试验园管理水平较高,果粒普遍偏大,在生产应用中应根据自身果园往年颗粒的大小选择留粒方案,归纳为两点,一是预判果粒为17克左右的果园,建议采用处理1的方案,经过优化的方案为6层果,按照666-444-333-222-222-111111的方法开展第一次疏果,第一次留粒数57个,发育后再进行微调。二是预判果粒为20克以上的,建议采取处理2的方案,经过优化的方案为5层果,按照555-444-333-333-1111111的方法开展第一次疏果,第一次留粒53个,发育后再进行微调。穗型的饱满度,尤其是上部饱满度是优质阳光玫瑰的基本要求,除了按照以上要求保留第一层的果粒数之外,还应该严格采用留穗尖的修花方法,使层间距更小,穗型更紧凑,另外,还应严格控制最上一层果的支柄长度,防止果粒外移,生产实践中可通过降低赤霉酸浓度、减施氮肥、保持树体中庸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如缩节胺、矮壮素、调换酸钙等抑制赤霉酸含量,防止支柄外移(图1)。

基金项目:葡萄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2023TH1/10200004)

5层果最优果穗(处理2-3)

6层果最优果穗(处理1-2)

图1 各处理果实成熟期

0 阅读:1
秦柳钱

秦柳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