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戏!石破茂辞职后,再度当选日本首相,其对华态度大变,还对中方提出一个要求。 近期,日本政坛“老炮儿”石破茂的政治生涯可谓跌宕起伏。仅仅40多天,他经历了辞职、再当选两次成为日本首相,仿佛一出政治大戏,让人目不暇接。 然而,在重新当选后,他的外交政策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尤其是在对华态度上,令外界看得一头雾水。 石破茂的政治之路并非平坦。2012年,他在自民党内阁中担任防卫大臣时,曾因种种原因辞职,之后还经历了不少党内斗争。 然而,这一次的重新崛起,石破茂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手腕。 在自民党和公明党未能在选举中取得过半席位后,石破茂的内阁宣布集体辞职,随后却在国会指名选举中,以221票的高票成功当选为日本首相,成为二战后最快重新上任的日本首相。 这次的迅速回归,除了展现石破茂的政治实力,也反映了日本政坛复杂的权力斗争。 在选举失利后,石破茂通过党内的支持,迅速稳住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虽然短短40天,他就成为了日本的102任和103任首相,但这一过程中,他在外交政策上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竞选期间,石破茂多次表示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在经济和技术领域。 他甚至提出“中日关系不可断链”,并承诺在台湾问题上不会采取过激行动,表现出一副温和务实的姿态。 然而,重新当选后,石破茂的言辞却发生了急剧变化。除了强硬的言辞,石破茂还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外交要求。 在当选后不久,他计划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讨论福岛核污水排放问题以及“战略互惠关系”。 这些话题无疑都涉及到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尤其是福岛核污水的排放,已成为中日之间长期争议的焦点。 石破茂此时提出与中国会面,似乎在试图通过对话解决这些争议,但也让外界猜测他是否会因国内压力而改变立场。 除此之外,他还公开指责中国和俄罗斯的军机“频繁侵犯日本领空”,并宣称日本必须优先发展国防力量,提升自我防卫能力。 这一转变无疑让中日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外界对石破茂的政策走向产生了疑问。 石破茂的强硬言辞并非空穴来风。在日本国内,尤其是自民党内部,保守派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活动一直持警惕态度,认为日本需要在安全问题上采取更为坚定的立场。 石破茂此番言论,实际上是迎合了这种保守力量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党内的支持。然而,这也意味着他在中日关系上的立场变得更加敏感和复杂。 更令人关注的是,石破茂在处理日美关系时的立场。 此前,他曾提出修改《日美地位协定》,主张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希望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此外,石破茂还提出了“亚洲版北约”的构想,旨在加强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安全合作,尤其是对抗中国的崛起。 然而,这一构想在日本国内外均遭遇质疑,尤其是印度等国对此表示反对。 石破茂的外交政策走向充满变数,他一方面要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另一方面又试图在亚洲地区争取更多的自主性和话语权。 在这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石破茂的每一个外交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尤其是在中日关系上,他的强硬言辞和与中国的接触之间,似乎充满了矛盾和挑战。 石破茂的政治命运依然充满悬念。他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的政治斗争,还有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找到合适的外交策略。 虽然他已重新当选为日本首相,但他的外交立场能否在内外压力下保持稳定,仍然是一个大问号。 中日关系的未来,恐怕也将因此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石破茂如何在国内外的复杂局势中走出一条稳定的道路,仍有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