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与摆渡人的经典爱情故事,演绎出新味道

上观新闻 2024-11-13 19:26:19

11月12日上海中国大戏院掌声雷动,扬州江都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出品、江都区扬剧团《袁樵摆渡》继南京巡演后亮相申城。2021年,江都被中国剧协评为“中国扬剧之乡”,《袁樵摆渡》从100多个剧目中脱颖而出,入选2024年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上海与扬剧有着极深的渊源。百年前,今江都境内的邵伯、宜陵等地演员自发组建戏班,形成扬剧的雏形。1931年艺人以“维扬戏”名称于上海聚宝楼戏馆共演《十美图》,自此逐步合流。1950年,维扬戏被定名为“扬剧”。此次《袁樵摆渡》回归阔别20多年的中国大戏院,主创团队表示,“扬剧发源于江都,发祥于上海,对任何一家扬剧团来说,到上海演出,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扬剧《袁樵摆渡》是上世纪20年代初幕表戏时期常演的剧目之一,1954年根据老艺人周荣根提供的香火戏提纲“渡船联姻”改编为独幕剧,同年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出奖。1955年,《袁樵摆渡》剧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单行本,后被越剧、淮剧等剧种移植演出,但是七十年来绝迹于扬剧舞台。

《袁樵摆渡》讲述玉帝之女张三姐随黎山老母下凡,遇摆渡少年袁樵品貌端庄、忠厚勤劳,便求老母做媒将身隐于画中,并在摆渡时以画抵渡资送与袁樵……《袁樵摆渡》剧本创作历经数次修改。国家一级演员、扬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李政成担任《袁樵摆渡》艺术指导,原南京市京剧团团长张建强担任编剧、导演,在独幕戏基础上对《袁樵摆渡》进行了改编。主创们对于道白、唱腔,走位不断打磨尝试,令剧情轻松活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袁樵代表着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通过勤劳努力赢得了仙女的爱情。张三姐虽然是玉帝之女,却敢于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与袁樵终身厮守,过着平凡的‘你摇橹我拨桡’生活。”

扬剧团团长杨勇以“雅俗共赏,根脉传承”总结《袁樵摆渡》,“载歌载舞凸显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小乐队实现‘纯正、精炼、味浓’。”扬剧华派嫡传弟子李霞饰演张三姐,一段颇见功力的“银柳丝”引爆全场。耳熟能详的“庐江怨”“剪剪花”等经典曲牌贯穿全剧,演绎角色娇嗔、喜悦、愤懑等情绪。融入江都民歌的音乐元素,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众多诙谐逗趣的流行语句,又引得观众欢笑连连。

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军认为,《袁樵摆渡》延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特征,弘扬追求真善美的爱情观,将现代语言元素有机融入,通俗易懂、接地气,彰显扬州方言独特的味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