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每月出勤26天以上,即便是大雪暴雨等极端天气,也得穿梭在城市里跑单,这就是外卖骑手的日常。据红星新闻报道,外卖骑手劳动权益难以保障,超负荷运转已成普遍现象。
骑手超时工作看似自愿,实则是“想停也停不下来”的无奈。骑手按单计酬,每单价格并不高。外卖单价一般是阶梯制,骑手当月单量越多,不仅每单价格更高,还更容易获得派单。近几年,外卖骑手群体迅速扩张,总体单量减少、单价降低,外卖行业越来越卷,骑手不得不拿工时换薪资。归站点管理的骑手,还要严格按照站点排班工作,经常加班不说,连假都很难请。时薪偏低与平台的激励机制叠加,导致骑手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动,每天工作时长都长达十四五个小时左右,每月起码出勤26天。“没人逼你加班,但不加班挣不到钱”,一句话道尽了外卖骑手的辛酸与无奈。
超时工作,不仅是“带困上班”,还隐藏更为严重的后果。面对收入与时长的双重压力,骑手想多挣钱,只能不断压缩在路上的时间,拼命用速度追赶单量。于是,外卖骑手在马路上飞速穿行、为抄近路逆向行驶、在一个平台强制休息的时间换个平台继续接单。长此以往,不仅服务质量可能打折扣,骑手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也无法保障。今年9月,浙江杭州一名55岁外卖“单王”,在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连轴转接单后,猝死路边,为超负荷运转的骑手敲响警钟。
其实,困在工时里的不只外卖骑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为提高效率、多劳多得,快递小哥一样起早贪黑、酷暑严寒里奔波,网约车司机频繁切换平台接单、在路上拼命加塞,网络主播没有观众也得坐在屏幕前熬时长,网络文学写手平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近9小时……种种不合理之处,指向算法有规则而无人情味,指向平台薪酬设计规则的缺陷,指向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
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势在必行。2021年,人社部等引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完善休息制度,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近日出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协商指引》要求,企业在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时,应当充分听取工会和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平台定单价、定休息时长,首先得合乎法律、合乎政策,兼顾多劳多得与劳逸结合,不能独断专行。未来,随着政策细化,监管也须及时出手,拦住平台以算法算计劳动者的损人利己之举。
灵活就业,绝不等同于长时间人困马乏;平台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劳动者权益为代价。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辛苦跑单,他们应有的休息权不该被“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