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4日电(许小青金明正)近日,短道速滑世界冠军、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名将林孟做客新网银行SportsTalk直播间,分享她的冰上人生。作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林孟的体育生涯绚丽多彩。在退役后,她走上讲台为北体大的学子们传授冰上运动之美。在完成身份转变之后,她一直在思索身份变化带来的思考方式转变。如何将冰上运动的星火在高校中延续,是她现在最关心的议题。
与冰场的情缘
1993年,林孟出生于黑龙江省。在新网银行直播间,她回忆道,自己早在小学就接触到滑冰运动。那时的小学体育老师会在天寒地冻之时,在学校操场中间用水浇出一块小冰场,供孩子们练习滑冰。这种事情在当时的黑龙江是一种普遍现象,冰雪运动在这座寒冷的城市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记忆。
那时,林孟的爸爸经常在放学吃完饭后背着林孟回到学校的冰场玩滑冰,她也是从那时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的。“最开始其实就是玩玩,之后就是慢慢地滑,然后感兴趣。”因为天生身体素质很好,林孟在学校里是数一数二的体育尖子,登山、短跑、长跑,无一不精。在她11岁那年,佳木斯市业余队的教练来到学校选拔苗子,一下就挑中了林孟。
起初,父母害怕林孟耽误了学业,但林孟想通过从事体育事业走出县城,进入大城市。并且林孟的姐姐学习非常不错,父母也愿意让每个孩子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于是便同意了林孟的个人选择,她也因此开始走上专业道路。
进入体校后,林孟过上了极为艰苦的集体生活。除却生活上的简陋不便之处,最难受的事情莫过于体校里没有专业冰场可供她和队友们训练。她的每次上冰训练都要在300公里外的哈尔滨市完成。
因为过去可供训练的冰场较少,所以冰场的黄金时段都被专业队预定了。作为业余体校的成员,林孟和队友们只得在凌晨去冰场训练。在这个阶段,林孟的冰上训练基本在夜晚的十一二点到凌晨三四点。为了不耽误去冰场训练,林孟在训练之前的晚上都是穿着外衣睡觉的。
突破瓶颈,取得成绩
同其他运动员一样,林孟也曾经遭遇过“成长的烦恼”。当成绩难以突破瓶颈的时候,她甚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打起了退堂鼓。因林孟一直在青少年阶段有很好的成绩,所以被选入省一线队,此时跟她一起训练、比赛的人很多都是大她十几岁的队员,她的成绩自然在队内排不上号。
因短道速滑的比赛接受全国报名,也就是说只要是具备参赛资格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报名参赛,然后根据比赛成绩排位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但林孟在几场比赛下来发现,自己的成绩根本无缘下一阶段的比赛,这时的她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因为教练对她付出了很多精力,林孟十分害怕辜负了教练员对自己的期望。那时的林孟几乎把沮丧二字挂在脸上,家人、教练、队友都开始关心林孟的心理状态,希望能够帮助她逐步走出瓶颈期。
为了提升成绩,林孟仔细思考自己技术动作上的不足。终于,她发现自己在转弯时习惯性加快节奏,而且左腿力量也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林孟主动进行加练,把薄弱环节弥补了回来。后来,林孟逐渐总结出了经验:“要去思考,要去发现自己,去了解自己到底是哪出了问题,然后去解决它。”
在林孟看来,短道速滑是一个考验运动员全方位能力的运动:“短道速滑既是个人项目,也是集体项目,很考验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团队的配合能力。以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项目为例,除了最后两圈需要一个人完成,其实中间四个人是可以自由分配战术的。”
在教练的赛前布置和临场指挥之下,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林孟总结出短道速滑具有瞬息万变的特性,因此运动员的临场应变能力是这项运动的基础。因为场上形势多变,赛前的战术布置并不一定能完整反映出比赛的走势。因此林孟要经常用余光瞟向教练指挥区,观察教练的指示,同时还要用耳朵去捕捉教练的喊话。
正因如此,一旦选手在比赛上出现失误就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在新网银行直播间,对于这个问题,林孟分享了她独特的调整心理方法:“你不可能永远不出现失误,所以出现失误之后的主要问题是自己要怎么去面对,怎么去总结。比如先观察团队里大家是怎么看待失误这件事的?怎么重新站起来,然后把失误给找回来,并用更好的成绩证明自己。”
身份转折点的到来
对抗伤病是许多运动员的必经之路,对于林孟来说也是如此。林孟虽然在运动生涯中没有遭遇过大伤,但“内伤”也让她吃尽苦头。
林孟的“内伤”是多发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因为高强度的训练,这种常见的职业病在林孟进入国家队之后变得越发严重。因为运动员不能中断训练和比赛,所以林孟只能顶着伤痛继续训练和参赛。为了缓解病痛,林孟只能选择按摩和超声波理疗这种保守的治疗手段。在腰部伤势最严重的时候,林孟甚至疼到无法平躺睡觉,只能把腿曲起来,或是在身体下面垫一个枕头才能让她的腰部缓解一些压力。
同时,林孟还在对抗膝盖积液问题。对于膝盖积液的形成,林孟解释道:“因为短道速滑的滑行动作,会保持90度到110度的蹲踞角度,并且上身要一直保持流线型以克服迎风的阻力,所以这个姿势在滑行和过弯道的时候要克服很大的离心力,日积月累肯定都会有一些损伤。”
因为持续的伤病,林孟难以继续提高自己的训练强度,这成了她追求更高竞技水平的壁垒。因此,2013年就从国家队离队的林孟将自己的退役窗口选为2016年的全运会。如果自己不能在2016年全运会后重返国家队,她就会选择退役。2016年,没有滑出理想成绩的林孟选择在23岁的年龄宣告退役。
提到自己的提早退役,林孟并未流露出遗憾。她认为,自己已经在运动生涯中付出了一切,没有什么可以被称为遗憾的事情。如今的林孟已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师,她也很满足于自己现在的身份,虽然现在已经告别运动员身份,但她并没有远离心爱的冰场,还能为学生们传授冰上运动之美。
从被呵护者成为守望者
从林选手变成林老师,林孟能觉察到最大的变化就是自己从被呵护者变成了帮扶他人的守望者。在运动员时代,因为运动员永远是一支团队的核心,其他成员都会围绕运动员进行各种安排。成为教师之后,林孟则需要根据每批学生的进度、身体状况去备课以及安排训练计划。
因为经常执教一些零基础的学生,曾经作为顶尖运动员的林孟要给这些学生从零基础的入门课程讲起,先让学生领略运动的乐趣,再一步步增加技巧类的课程。林孟在北体大任教的第一年,她还遭遇了更大的挑战:要给近300名学生担任辅导员。因为学生数量众多,她连加微信都加不过来。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作为新手的林孟都会感到心理压力升高,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林孟基本上每周都要给学生上六到七节课,极限情况下一周也有九节课。针对不同进度的学生,林孟会教授不同的内容。基础课、理论课、裁判方法,林孟都是一肩挑。在新网银行直播间,林孟表示,为了方便教学,自己会加大备课的力度。“因为每年新进来学生的水平都不同,并且每个班都是不同的学生,首先肯定要根据教学大纲去走,也要看到学生有没有跟上教学进度。备课理论课,要不断更新理论的进步。比如说要讲规则或者裁判方法,今年可能是这个规则,明年可能规则要更新,那就要重新备课。”
在新网银行直播间,谈及孩子学习滑冰,林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她认为,不要让孩子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林孟建议,对于孩子的运动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是锻炼孩子的基础体能,在广泛从事运动中发掘孩子的潜力,再进行周期性以体能为主导的训练。
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林孟也希望家长在孩子从事体育锻炼时给予更多的陪伴,用运动对抗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去参与一项体育运动,环境氛围会让孩子更专注于联系这项运动,还会结交一些朋友,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调节层面都是非常好的。”
针对体教结合问题,林孟持正面看法。在她看来,学训兼顾能够让运动员不仅仅只懂运动本身,拥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逻辑思维能力,运动员才能更科学地寻找提升的方式方法。
新网银行全新打造SportsTalk直播节目,以“在运动中发现更好的自己”为Slogan,旨在传递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正能量,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全民健身。节目邀请运动明星来到新网银行直播间,讲述追寻热爱、突破自我的经历,关注职业生涯与转型、体育项目现状及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