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11月14日电(石玲)金秋时节,八闽大地处处果蔬飘香,一派丰收景象。一车车优质农产品从田野、大棚、果园出发,被一一送往大众餐桌,成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安全,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一张无形的“农安”之网正在日夜守护。
2024年,福建省大力开展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治理行动,对豇豆、芹菜和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实行重点监管。此次整治行动范围广、要求严、标准高,涉及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全面护航农产品质量安全。
物码合一“捆”出安心豆
豇豆是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目前全省在产豇豆种植者3108家,豇豆种植面积约5472亩。由于豇豆病虫害多发重发、用药频繁,花果同期、采摘间隔短,且以小农户分散生产为主,豇豆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成为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靶心”。
攻坚治理行动的第一站,便由豇豆开始。
走进建瓯市川石乡,村民们正在熟练地捆绑采摘下来的豇豆,随后送到村边的收购点,由收购商运往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这里的豇豆全部带“身份证”新鲜上市,消费者用手机扫描每束豇豆上面的二维码,便能溯源求证。
这个溯源二维码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工作的?答案便在这一根根看似普通的豇豆捆扎带上。
今年,建瓯市创新开展豇豆信息化全程追溯试点工作。首先,由建瓯监管部门为豇豆种植户进行种植建档,进行产量预估、空码制作激活后,再发放带追溯标签的捆扎带给种植户,种植户采摘后用扎带捆扎豇豆,随后送到检测点检测,检测合格后由收购商扫码收购,最终进入市场。
如此一来,豇豆上市需要过生产主体自检、速测把关以及监督抽查“三道关口”,实现了种植源头、质量检测、产地收购到销售去向的全链条追溯,有效破解“溯源难”困境。
一手严监管、一手抓产出,建瓯市还通过绿色种植守住豇豆品质底线。目前,建瓯已有8个豇豆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641亩,示范带动2647.8亩,防虫网、生物天敌、黄板、太阳能杀虫灯等诸多绿色防控手段被一一应用,推动建立豇豆生产减药控残长效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巡查检查和用药指导,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技干部挂钩市县开展包片督导。在重点产区,建立了市级挂县、县级挂乡、乡镇(监管员、协管员)驻点监管制度。检测人员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测,随机抽取适量的豇豆样品,现场采样、制样、封存,形成台账。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抽检我省豇豆样品220批次,合格率99.1%,同比提高1.7%。
源头治理种出放心菜
芹菜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治理的农残超标蔬菜品种,也是此次福建省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治理行动的目标之一。
想要管控农残,就要扼住源头——从生产方式抓起。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探索是芹菜农残治理的治本之策,也是让芹菜质量实现“绿色升级”的重要内容。
在上杭县古田镇新生村的绿欣农业蔬菜基地内,一株株嫩绿的芹菜苗铺满了田间。该基地占地172亩,建设有智能化连栋温室、水肥一体化设施、模下滴灌系统及监测等科学栽培技术设备,有效助力龙岩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品质安全。
在福清上迳镇土堡洋自然村,田间地头弥漫着西芹特有的清香。该村的200多亩西芹,统一施用有机肥,融合现代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种出的西芹光泽度高、口感好、市场接受度高,采收完后将运往浙江、江苏等地销售。
为做到精准监管,消除问题隐患,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全面开展芹菜排查,在芹菜上市前3周加密日常巡查频次,加强重点产品监管,督促生产主体规范生产记录,依法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落实胶体金速测筛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安全用药培训指导,组织印发《禁限用农药名录》《芹菜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指导手册》等安全用药宣传资料。利用进棚入户时机,面对面发放到每个芹菜种植者、农药经营者手中,进行普及宣传,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在西芹主产地之一的龙岩市上杭县,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加直观地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东门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建立了农残检测室,并实行检测信息公开制度。每日检测结束后,市场将检测结果及时公示在宣传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了解芹菜等农产品的农残情况。
全力以赴守护“果盘子”
每当夏秋时节,随着各色水果登场,各地的农安人们纷纷开启“忙碌”模式,在质量安全“第一道防线”为水果们进行严格“体检”。
对上市时令水果进行抽样检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常规工作。今年9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福建省热带水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确定香蕉、芒果、荔枝等3个风险较高的热带水果作为整治重点品种。从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分品种分阶段开展整治,2024年下半年重点聚焦香蕉,2025年3个品种一并整治。
香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水果,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因为病毒细菌的侵袭而患上叶斑病、黑星病等,因此,需要使用一些抗菌药物。但无需过度“蕉绿”,近几年,随着我省农业部门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水果采摘前都会经历一个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农药残留能够大大降低。
从9月开始,以香蕉为整治重点的专项行动拉开序幕。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下达任务通知,对全省农药经营门店开展拉网式排查,查处违法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的行为,并加强水果质量安全监测,推广水果农药残留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技术。
立足“当下治”,筑牢安全屏障。围绕影响香蕉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攻坚治理。加强香蕉生产基地隐患排查,做到生产基地重点查、散户生产全面查,实行重点产区驻点监管,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农药行为。在储藏环节加测“三剂”指标,每月开展监督抽查,全年监督抽查量达400批次以上。
着眼“长效立”,扎紧制度“笼子”。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建立的重点问题品种分类产地准出制度,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首先,确保重点品种水果生产主体全部纳入并行系统监管,坚持线上巡查全覆盖,督促香蕉、芒果、荔枝生产主体及时规范上传追溯信息。其次,开展胶体金速测。将种植密度大、用药多、质控能力弱的种植户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实行风险上墙公示,产品采收时批批开展速测,合格后方可销售;督促产地收购点对“三剂”开展速测。再者,强化重点品种水果入市把关,对未携带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凭证的香蕉、芒果、荔枝,速测合格后方可入场销售。
织牢“舌尖安全”防护网,全力把好群众“入口关”。福建坚持“守底线”“拉高线”同步推进,“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抓,通过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攻坚治理行动,农安工作成效再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