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前五的恶性肿瘤中,消化道系统肿瘤就占了三个。防治消化系统疾病,任重而道远。
不久前,一场ERCP启用仪式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内镜中心举行,标志着该院成为惠州率先在内镜中心拥有独立ERCP室的医院,更意味着该院“八大中心”之一的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能更好地运用该技术,为患者带来更精准、微创的诊疗。
聚焦“高精尖”
精通ERCP技术每年开展300余例手术
在市一院ERCP启用仪式当天,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团队进行了新ERCP室的首台ERCP手术。在这里,患者不需要奔波辗转到其他科室,也不需要排期等候,直接在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就完成从术前检查、手术到康复出院的一站式治疗。
ERCP室启用后,内镜中心团队开展了第一台手术。图片由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事实上,作为国外引进的新技术,ERCP在市一院早已熟练开展十余年,光内镜中心每年就开展300余例这类手术。此次在中心组建独立的新ERCP室,主要为了提高诊疗效率,更好地服务消化道疾病患者。”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兼内镜中心主任李丙生介绍,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缩写,是指十二指肠镜下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影胰胆管,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过去,照胃镜、肠镜属于体检范畴。随着医学的发展,内镜不仅是一种检查设备,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内镜设备的引导,手术器械已经几乎能到达消化道的任一部位,尤其是ERCP技术的应用,为消化道疾病的精准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李丙生介绍,受人体消化道构造影响,消化内镜手术具有操作空间小、视野受限等特点,这要求医生在精通各种内镜操作基础上,对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熟稔于心,考验医护团队精湛的技术。尤其是ERCP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对手法要求极高,因而有“消化内镜诊疗皇冠上的明珠”的称号。2020年,团队依托ERCP手术,为一名82岁、体重达200斤且患有多重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过程仅仅用时15分钟。
攻坚微创治疗
基本能开展所有内镜下诊疗技术
不开刀、不切腹、一根内镜把消化道肿瘤“斩草除根”!去年2月,消化内科副主任黄文峰成功为一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患者进行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内镜下切除+ERCP+胆胰管支架置入术。这是惠州市首例成功实施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完整切除十二指肠乳头部位肿瘤的手术,标志着市一院内镜微创诊治迈上新台阶。
这是市一院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临床手术中的一幕。微创是外科发展的必然,相比于外科手术治疗,消化内镜沿着人体的自然腔道抵达病灶点,既能实现病灶的完整切除,又能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不仅可降低患者术中感染的风险,且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水平大大提高。而且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患者的疼痛感、不适感大大减轻,患者对做内镜的恐惧慢慢减少。
如今,伴随市一院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内镜微创手术越来越成熟,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在消化道肿瘤、反流性食管炎、胆总管结石、阑尾炎等的治疗上都有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在ERCP的基础上,团队还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胆管引流、胆道结石取出、胆管胰管支架置入等治疗。
目前,市一院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基本能开展所有内镜下诊疗技术,如ESD、ERCP、超声内镜、磁控胶囊内镜、小肠镜诊疗等相关诊疗技术,并且率先在惠州市开展了Spyglass技术,诊疗水平得到省内同行的认可。
多学科协作
以患者为中心谋求学科高质量发展
作为市一院着力打造的“八大中心”之一,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整合了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胃肠外科、疝和腹壁外科、肝胆胰外科等专科的医疗资源与医护人才,组建起专业的诊疗团队。在这里,各科室联合开展“一体化诊疗,个体化治疗”,依托多学科协作机制(MDT)打破了学科壁垒,为诊治疑难危重患者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市一院新引进的高技术人才,肝胆胰、小儿外科主任夏喜刚博士的加盟让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如虎添翼。夏喜刚介绍道,ERCP是胆胰疾病内镜治疗中难度较高的一项技术,目前该科已全面开展ERCP下的各类治疗,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内镜下胆胰管取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ERBD)、Spyglass直视下碎石,肿瘤组织活检等操作。作为外科团队,该中心对解剖生理学有着突出优势,同时能够更好的做好并发症的风险防控,给病人筑牢了安全防线。
夏喜刚说,消化系统器官多、病种多,涉及面广,需要联合多个学科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对患者复杂多样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是中心顺应现代医学模式发展要求的体现。
消化道出血,不容小觑,急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可危及生命。早在2018年12月,市一院就开创了国内第一个“消化道出血中心”,为消化道出血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减少住院时间及降低不良结果的发生率。
随着人们饮食、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愈发升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深远,此时,早期预防显得至关重要。在加强诊治技术、提升诊疗速度的同时,市一院消化道疾病诊疗团队也积极开展义诊和宣教科普,帮助更多患者掌握消化道疾病的预防与早期识别方法、干预措施,维护个人健康,降低心理负担。2020年,市一院成为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成员单位,这份认可也鼓舞着市一院团队更加坚定地推进惠州地区的早癌筛查防治工作。
伴随ERCP室的启用,市一院消化道疾病诊疗中心将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中心团队上下正攻坚克难,在疾病诊疗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打造惠州消化道疾病诊疗的新高地而不懈奋斗。
警惕消化道早癌从日常做起
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临床中,大多数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现时就已处于进展期,消化道晚期癌预后差。李丙生介绍,重视消化道肿瘤的早期预防和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大大改善预后。以下做法有助于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风险: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胃肠道的修复和再生。
2.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规律饮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要避免暴饮暴食,注重均衡营养,同时避免刺激性食物刺激胃肠道。此外,不盲目吃补品、补药,实在有需要的话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攻击。要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社交、运动、音乐等方式来保持身心健康,远离疾病。
5.定期体检。体检是预防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隐患,避免病情恶化。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通讯员王运广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