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卫红:气血阴阳痰瘀理论防治冠心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1-14 15:33:01

专家介绍:主任医师,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师从全国名中医、心血管领域著名专家郭维琴教授。主要研究中医气血阴阳痰瘀理论防治心血管疾病,擅长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冠脉支架术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心律失常、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以及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结合中医体质辨识,调治胸闷胸痛、心慌失眠、头痛头晕、自汗盗汗、气短乏力、便秘食少等亚健康病症。

立冬节气已至,随着气温的降低,又到了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节。由于天气寒冷,人体血管收缩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狭窄问题加重,可能引起多种心脏问题的发生,应从日常点滴做好预防。

现代医学认为,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是心脏的血管发生狭窄和堵塞,一般堵塞达到50%-60%就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这是心血管失去代偿能力的表现。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

在中医看来,心血管疾病自古被称为胸痹,胸痛、背痛、气短、喘息、难以躺下、手足发青等都是发病的表现。中医通过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及气血理论将心血管疾病分为十余种类型,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痰瘀互阻型、胸阳不振型、心脾阳虚型、心肾阳虚型、寒凝心脉型等。

对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治疗主要以调气活血为主,可用古方血府逐瘀汤、丹参饮及全国名老中医郭士魁先生的冠心1、2、3号方案调理,且日常中需注意控制情绪,不可大喜大怒,避免因气滞加重诱发胸痹心痛。

对于久病体衰的患者,气虚血瘀型较多,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久病的人往往心脾气虚,气血运行无力会导致血瘀。这一类型的患者在治疗上通常以补气活血为主,可用补阳还五汤及全国名中医郭维琴教授的益气活血方进行调理。

对于气血两虚型的患者,需要同时补气血,通常可用以具有补气作用的四君子汤结合具有补血作用的四物汤而成的八珍汤来调理。

痰瘀互阻型患者肺脾之虚,生湿生痰,久则气血瘀滞而形成。一般用瓜蒌薤白半夏而联合活络效灵丹、丹参饮等调理。

对于胸阳不振、心脾阳虚、心肾阳虚等存在阳气交湿、阳气痹阻的患者,治疗上以温阳、补阳、通阻为主,兼以化瘀对证调理。

寒凝心脉型患者对气温变化更为敏感,受寒后胸前区及背部的疼痛感可能会加重,可用古方瓜萎薤白白酒汤来调理。

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怕“寒”,为减少冬季心脏问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保暖,保障气血运行畅快。心血管疾病患者还易出现情绪焦虑等情况,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同时一般还会加入安神的中药,帮助患者更全面地调理身体。本报记者汪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