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多维推进下好“生态棋”

齐鲁晚报 2024-11-14 16:27:01

经测算,青岛市城阳区2021年至今厨余、落叶等生态堆肥总量达到600余吨,全过程可以减碳达149.6tCO2e(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56辆汽车一年的尾气排放……日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业团队在城阳区完成了垃圾分类生态堆肥项目碳排放气体收集和监测工作。变废为“肥”,是城阳区破解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密钥”。近年来,城阳区植根社区、学校、公园等场景,积极探索开展厨余垃圾、枯枝落叶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形成居民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的“零废弃循环”城阳模式,将“源头分类-有机堆肥-循环利用”嵌入居民生活。

分类施策,循序渐进,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时间拨回到2020年5月,城阳区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以前各种垃圾都混在一起,确实容易发臭,引来蚊虫,干湿混用的垃圾桶需要全部清洗,配备的人力、用水综合下来就很大。”回想起最初决心开始垃圾分类工作,小寨子新型社区党委书记张春河感慨万千,“街道耐心讲解垃圾分类能给居民生活和社区环境带来的方便和整洁优势,我是越听越有底气做!”

就这样,小寨子社区正式开启了垃圾分类工作。社区组织网格员们用各种方法,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并在投放点进行现场指导。除了帮助居民养成习惯,硬件设施更新也是关键一环。社区组织人员考察遍小区各个角落,综合考虑距离、位置以及居民意见等因素,将原有的120个分散垃圾桶点位撤除,配建了9处密闭式垃圾分类收集房,并在厢房内配备了洗手、除臭、杀菌、灭蚊、清洁等设备,为居民营造整洁规范的投放环境。

时隔4年,垃圾分类早已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成为许多人的“肌肉记忆”,小寨子社区居民李楠告诉记者,“以前觉得垃圾分类很复杂,真正弄明白之后,其实就是随手一放的事儿,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随时扔,家里也变得干净无异味了!”目前,社区整体生活垃圾分类质量精准率达到95%以上,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深刻转变。

小寨子社区的成功实践也为城阳区推广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夯实了根基。2024年,城阳区获评青岛市垃圾分类五星小区20个,在全市占比20%,数量居全市首位;持续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模式,目前全区284个小区(社区)已实现该模式投放,66个小区正在稳步推进;共建成密闭式标准化智能垃圾投放点562座,标准化四分类收集点90处,撤桶并点3716个,成功创建1个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街道)、2个示范村(社区)。

生态堆肥循环利用,居民群策群力共建美丽家园

“相比两年前,每天从这里运出的垃圾减了不少,原先每天运出60多桶垃圾,如今减少到只有16桶。”大北曲西社区党总支委员纪朋春自豪地说。垃圾都去哪了?“大部分变废为宝,成为小区植物的养料了。”

在大北曲西社区作为“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标志性成果的落叶堆肥区以及“春和四季”零废弃花园,纪朋春介绍:“我们将大量落叶和厨余垃圾进行堆肥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绿化、园艺等用途。”自从有了这个堆肥点,居民会自发把家里的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以及小区的园林垃圾落叶等都利用起来进行堆肥处理。

以大北曲西的“零废弃项目”为示范,如今,城阳区越来越多的社区也建起了自己的“零废弃花园”,通过组织开展厨余堆肥等活动,将“零废弃”理念深入居民的心里。

探索“社区共建花园”建设模式,在打造完成顺德居“绿循环花园”和大北曲西社区“零废弃社区”示范项目的基础上,万科玫瑰里小区采取“深入调研—协商投票—赋能堆肥—共建花园”模式,累计处理厨余和园林垃圾超过50吨,搭建睦邻生态花园超过300平方米;万科物业以此为基地,辐射覆盖10个生活小区的“绿色蝶变”有机废弃物堆肥循环利用项目……目前城阳区建设完成分布式生态堆肥点42处。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城阳区探寻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好证明,“我们正在加快建设处置规模200吨/天的大型厨余垃圾处置中心,预计今年投产使用,初步实现厨余垃圾就地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城阳区住房和城市建设管理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生活垃圾分类科负责人孙毓蔓告诉记者,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打破地域限制,实现生活垃圾“智能收集、绿色转运、分类处理、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和污染。

学生家长深度参与,生态研学引领新风尚

“我们家长和孩子对生态堆肥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上,怎样制作全凭想象。现在有这个场所能让我们自己动手参与制作,特别有意义!”在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垃圾分类低碳循环示范教育基地,家长陈可琳正在和孩子体验生态堆肥研学活动。

作为城阳区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城阳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既是百姓最喜欢去的城市绿肺,同时也是园林垃圾的集中产生地。

生态教育只靠“脑补”可不够,必须“眼见为实”。秉持这一理念,2022年10月开始,城阳区对奥林匹克雕塑园园林垃圾堆放区进行改造,建设“垃圾分类低碳循环示范教育基地”,设置28个容量达60立方米的堆肥筐,在公园落叶季进行就地堆肥,同时实现公众可见可参与的堆肥低碳循环教育。2023年11月,城阳区在5个山头公园和4条河道绿地迅速拓展,广泛开展生态堆肥工作,已实现200立方米落叶和有机垃圾就地堆肥。

“落叶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秋天,我很好奇落叶最后会怎么处理。今天我知道了湿乎乎的厨余垃圾和干燥的落叶一层一层交互叠加在一起,可以发酵成有机肥,再给植物用,真的太神奇了!”参加研学的王译宸兴奋地分享着。如今每到周末,都会有孩子们来到生态堆肥筐边开启研学之旅,亲自动手体验厨余和园林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而孩子们也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少年绿先锋”。

“我们通过组建‘少年绿先锋’志愿团队、开发参与式垃圾分类研学活动、推动校-社-家垃圾分类有机联动,引导青少年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争当‘少年绿先锋’。”据城阳区垃圾分类宣教志愿者徐进介绍,目前城阳区已有8所中小学组建“少年绿先锋”志愿团队,覆盖2万多名中小学生,15所中小学、4000余名学生和家庭深度参与研学,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效应持续放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李自强通讯员徐婷矫文璟)

0 阅读:2